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这5家车企明确表示不降价
(资料图)
来源:财经汽车
摘要:一方面是担心造成品牌伤害,另一方面是库存压力不大
文|王静仪 郭宇
编辑|施智梁
轰轰烈烈的汽车价格战已经蔓延了一周多,大批车企宣布跟进,但也有车企开始发出“不降价”的声音。
截至3月15日,据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统计,保时捷、奥迪、蔚来都明确表示不降价;理想、零跑则推出了90天保价的承诺。
为什么?因为不是所有车企都面临“车造好了,但是卖不出去”的问题。
价格战的主体,是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型。比如大幅降价9万元、打响价格战第一枪的东风雪铁龙C6车型,此前市场声量不高,优惠幅度本就比较大。
“厂家清库存是价格战的直接原因。”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部分厂家的生产远远大于需求,导致库存增加,供需不平衡给厂家现金流造成很大压力,不得不降价出清。
价格由供需决定,不降价则说明供不应求——在燃油车领域,老牌豪华品牌的市场需求依旧稳固;在新能源车领域,大多数车企都在快速增长,矛盾还集中在交车速度太慢、不能快速交车上。
因此,老牌豪华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等两类车企,都陆续发出了不降价的声明。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保时捷不会追求过高的定价与销量,也不会投入到跟其他新能源品牌的价格战之中。保时捷最关注的还是品牌价值和品牌历史,这种传承和积淀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
不降价,也有维护品牌的考虑。一旦价格体系失控,一是引得老车主不满,二是使得潜在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对品牌的伤害是显著的。
“燃油车降价潮会在近一两周退却。它来得越凶猛,退却得越快。”蔚来销售运营助理副总裁浦洋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01
合资车企要清库存,
但豪车更关心品牌形象
从湖北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蔓延到全国。
3月,东风系车型在湖北武汉推出大幅购车补贴,其中东风雪铁龙C6车型降幅甚至高达9万元;此后,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一汽奥迪、广汽本田等多个传统燃油车品牌相继推出优惠。“汽车全面降价的时代来了吗”等话题争相冲上微博热搜,一场全国范围的汽车价格战正式打响。
“不跟肯定死,跟还有一线生机和希望。”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不管对手出什么牌,欧拉、坦克、哈弗和魏品牌都会直接迎战,推出产品极具竞争力、价格极具诱惑力的车型。
其中,合资品牌燃油车是价格战的主力,近年来,他们的销量压力越来越大。
一方面,自主品牌向上,挤压了原本属于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一度突破50%。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合资/外资品牌乘用车合计交付量同比下滑8.52%。
另一方面,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受到新能源汽车的冲击。2023年1月-2月,整体乘用车销量为268.3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333.6万辆,下降了19.6%;其中燃油车的降幅更猛,从271.1万辆下滑到191.2万辆,跌幅为29.5%;新能源汽车则逆势上升,从62.4万辆上涨到77.1万辆,增幅为23.5%。
“降价潮是发展的必然,当电动车和燃油车充分竞争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今年开年乘用车市场同比下滑,新能源市场仍在增长,燃油车自然要通过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浦洋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库存压力较大的车企,率先打起价格战。以9万元降幅而出名的东风雪铁龙C6为例,2022年全年的累计销量只有3029辆,在市场上本就处于边缘地位。优惠6万的东风日产艾睿雅、补贴8万的东风本田CR-V插混版,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销售困局。
价格战主要是帮滞销车型清库存,因此,并非所有合资车企都加入其中。
一位头部合资品牌车企人士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他所在的车企就没有跟进,一方面是担心造成品牌伤害,另一个原因是库存不大。
向上,豪华品牌燃油车的需求相对稳定,而且更注重保护品牌,明确表示不会降价促销。
奥迪全球CEO杜思曼(Markus Duesmann)日前表示,奥迪不会跟着每一轮“价格战”的节奏走,但是会细致观察竞争对手的举动,因为它将关系着奥迪的战略决策。
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在接受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采访时也表示,不会投入到价格战之中。保时捷最关注的还是品牌价值和品牌历史,这种传承和积淀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
向下,自主品牌本就以价格优势立身,且近年销量走势不错,也不是本轮主要的降价对象。
“这次降价潮在合资或外资品牌圈更为猛烈,而中国品牌是从市场的夹缝中爬出来的,从不缺乏价格优势。”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李瑞峰也认为,到底要销量还是要利润,这不是单一选择题,“量利模型”平衡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02
新能源车企本就盈利少,
价格战难接招
近日,零跑和理想纷纷推出保价政策,双方均表示,自订购日(含)起90天内,如所购车型的官方售价发生降价情形,将主动返还差价。蔚来则宣布,全系不降价不减配。
新能源车企不降价,背后是利润本就不高的无奈现实。
“新能源的利润本来就少,不赚什么钱,所以目前的降价幅度很难追上燃油车。”一位自主品牌车企人士向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燃油车的产业链已经成熟,相比电动车的利润会更高,所以即使降价,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众多新能源车企还在大幅亏损,蔚来、理想、小鹏等领先者的净利润始终为负。即使是销量冠军比亚迪,单车净利润约为一万元,领先行业平均水平;但相较特斯拉,单车利润约为一万美元(约合6.8万人民币),是比亚迪的7倍。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降价策略普遍更为温和:一种是推出诸如“三年0息”的分期金融政策,由金融合作伙伴来补贴这部分支出;另一种是推出价格更低,配置更简单的入门版车型,相当于“变相降价”。
广汽埃安近期推出了售价更低的AION Y Younger车型,11.98万元的起售价,让它成为市面上最便宜的纯电紧凑级SUV;即便是2022年销量第一的比亚迪,新推出的秦PLUS DM-i冠军版车型,价格也比此前明显下降,首次下探至10万元以内。
事实上,新能源车企的降价潮,比燃油车开始得更早。
2023开年,特斯拉就大幅降价2.9万元-4.8万元,多款车型价格创下历史最低纪录,其中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随后问界、小鹏等多家车企也降价跟进。
“保利润和抢市场,没法兼得,现在确实要优先后者。”前述自主品牌车企人士感慨,能理解目前市场上的降价行为。
如今,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格局还在快速演进过程中。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共有147个汽车品牌,推出的新车中有六成(116款)是新能源汽车,在售新能源汽车超过372款,但大多数月销不过万,很难生存并盈利。
柯时迈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纯电产品类型多,价格区间大,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利好,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可对于汽车品牌来说,市场竞争甚至已经趋向白热化的“混战”。最终到底有多少产品能活下来、盈利状况如何,都难以预料。
合资车企是务实的,每卖一辆车都在赚钱,降价只意味着赚的钱少了;而此刻,新能源基本还处于卖一辆亏一辆、量还没有起来的阶段,新能源车企努力的目标仍是“不下牌桌”,从淘汰赛中生存下来。
“降价不一定能提升自己的销量,但一定可以打击到别的企业。”理想汽车CEO李想此前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表示。
尽管新能源市场内部仍然纷繁复杂,一个现象日渐明确: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大潮已经势不可挡。
“这波燃油车降价潮来得凶猛,退却也快。对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可能是一次催化剂,推动油转电。”浦洋对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说道。
(本刊记者李皙寅、赵成、郭怀毅对本文亦有贡献)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