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璐 陈玺撼
近来,申城街头出现了大量进口食品折扣店,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然而,记者近期走访发现,不少进口食品折扣店名不副实:折扣店不折扣,“进口食品”似乎成了抬高价格的幌子;许多国产食品更是披上进口食品的外衣,欺骗消费者。
(资料图)
产地模糊,折扣不详
在东昌路500号的“进口食仓”里,一款“燕子即发酵母”包装袋上标注的制造商明明在广西来宾,但商品标价签上的产地一栏却写着“法国”;标签产地为俄罗斯的“俄罗斯列巴”,实际产地为浙江嘉兴。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约一半所谓的进口食品都是国产,却打着进口的旗号售卖。
进口食品折扣店之所以吸引消费者,更关键在于店内商品标有“半价”“特价”“特卖”等醒目标志的折扣价。然而,记者比价发现折扣店的价格其实并不折扣。例如,250克装的ILLY咖啡豆在进口食仓标价79元,在天猫超市的售价仅52元;270毫升装的星巴克咖啡拿铁在进口食仓标价12.5元,在“爱诺斯进口食品折扣仓”标价12元,在全家便利店标价11.9元,在天猫超市上买6瓶的团购单价仅为9.5元。
记者在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结账后,用手机搜索同款商品的价格,竟遭店员阻拦,更有甚者索性把价格标签藏了起来。威海路629弄的爱诺斯进口食品折折仓和茂名北路146号的欢聚食品超市里售卖的部分食品无价格标签,结账时才能知道价格。
记者佯装有意加盟致电部分商家。有老板告诉记者,付5万元加盟费即可开家这样的进口食品折扣店。开在周边小区多的地段,不出一年就可回本,利润率最低30%。该老板还透露,公司还可为加盟店派送高利润的临期产品,利润率可达60%。
进口食仓的老板透露,在进口食品折扣店里售卖的商品分为“行货”(正规渠道进口,贴有标签)和“水货”(可能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国内,商品上无中文标签),水货进价是行货进价的80%,卖水货可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且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业内人士指出,若公开售卖“水货”,相关经营者的行为已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如何判断进口食品是否正规
在这些进口食品折扣店消费,如何避免上当?
先看进口食品的标签。正规的进口食品在产品标签上会用中文标明原产国、生产商、中国代理商、生产企业在华注册编号;国外公司委托国内企业加工的食品会标明委托公司、受委托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产地等信息,消费者一看便知。
再识破冒充进口食品的国产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食品与其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至于“折扣价”,消费者也应擦亮眼睛。商品打折是经营者的促销行为,《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明确,经营者折价、减价,应当标明或者通过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折价、减价的基准。未标明或者表明基准的,其折价、减价应当以同一经营者在同一经营场所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最低成交价格为基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不给商品贴价签、阻拦消费者比价,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