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涵星在日本留学时和同学一起聚会做中餐。
【资料图】
在西班牙留学的段炼把铜锅带去当地,和朋友一起涮肉。
冯涵星近照。
李武智留学时经常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做饭、聚餐。
李雨桐留学期间经常做饭,他还会做包子。
段炼(右一)和同在西班牙的中国留学生聚餐。
周宁在旧金山吃到的地道中餐。
学子在异国他乡生活,最怀念的还是中餐味道。
有的同学自己动手,逛中国超市、搜菜谱,复刻美味佳肴;有的同学探索当地,和三五好友一起打卡中餐馆,满足“中国胃”。
几名在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讲述他们的美食故事。
自己动手包粽子
冯涵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今年端午由于日本还没有放暑假,我没有回国和家人、朋友团聚。不过,过节的仪式感不能少,我和朋友们相约要用自己的方式一起庆祝。
这天一大早,我便戴上了自己编织的五彩绳,给书包绑上端午香囊。课堂中,许多日本同学向我的五彩绳和香囊投来好奇的目光,我向他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传统,并向他们推荐了粽子这一中国传统美食,大家听完后好奇心不小,纷纷追问。
放学后,我和朋友们齐聚在家中厨房,准备一起包粽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节的兴奋。从东京的华人超市中,我们买到了所需食材:糯米、猪肉、红豆、大枣、粽叶。虽说也可以很方便地购买到现成粽子,但这和自己包的意义可不一样。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包粽子,跟着互联网学习实操方法,忙得不亦乐乎。由于是头一回尝试,包出来的品相不是那么完美,有的粽子不太严实,已经能预料到煮的过程中会散开,但这并没有降低我们的热情,在动手的过程中,大家有说有笑,不仅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也加深了彼此的友谊。除了包粽子外,几名同学大展身手,烹饪了自己家乡的独特美食,大家心怀期待,想尝尝祖国各地不同的风味。
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十分满足。味道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虽身处异乡,但仿佛回到祖国,感受到了那熟悉、热闹的节日氛围。
这次聚餐,我深深体会到了身在海外对家乡、祖国的情感。我们不仅在庆祝端午节,更在传承我们的文化,每一颗粽子都寄托了我们对家乡的怀念,每一道佳肴都饱含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在海外动手包粽子、品尝家乡味道,我们未感孤独,而是与祖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追寻着家乡的味道,传承祖国的文化,这是我们的牵挂、依靠和前进的动力。
(作者系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国际关系专业学生)
在巴黎复刻巴蜀味道
李武智
巴黎和成都,这两座城市其实有几分相似。我出生于成都,后来又在北方生活数年,初到巴黎时竟感到几分亲切:巴黎随处可见的咖啡馆让我想起老成都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巴黎人点杯咖啡、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漫谈的场景让我怀念成都的闲适安逸。
对故乡的思念也折射在饮食上。巴黎有许多川菜馆子,其中不乏味道不错的店铺,但外婆和妈妈烹饪的家常菜是我记忆里最纯正的巴蜀味道。在家时我只知“饭来张口”,而留学生活逐渐让我变成了一个烹饪爱好者,为了复刻川菜,我开始“锤炼”厨艺。
地道调料是川菜制胜的法宝。每次我从成都回巴黎时,都会在行李箱里塞满各种各样的川菜调料,比如妈妈亲手制作的红油豆瓣、红花椒、青花椒以及四川特有的二荆条辣椒。豆瓣用来制作各类烧菜,红花椒用来炒菜或磨成粉后凉拌,青花椒用来做麻油、各种麻味菜肴。
“熟油辣子”是川菜的灵魂,我通常在空闲时制作。首先将葱、姜、八角和草果在菜籽油中炸至焦黄然后捞出扔掉,然后将稍微冷却一点的热油倒进用二荆条磨成的辣椒粉中,最后加入提前焙香的芝麻,密封好静置一夜后装罐保存。“熟油辣子”使制作的菜肴色泽红亮,散发辣而不燥的香气,事实上菜品吃起来不会很辣。
平时晚上回家,我就用这“熟油辣子”加上酱油、醋、葱、蒜给自己做一份简单又美味的红油素面。如果时间充裕,我还会尝试红油拌鸡丝、拌千层肚。在家做饭经济实惠,用几欧元就可以做出餐馆十几欧元的菜肴。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还原心中最熟悉的巴蜀味道。
做饭不仅能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还可以在逢年过节时招待朋友。尤其在过年时,许多中国留学生在巴黎,虽不能与家人团圆,但大家的节日仪式感完全不输国内。我会按照当年外婆的做法做一道川味红烧牛肉,提前一晚将牛腩肉切块腌制,第二天用妈妈亲手制作的豆瓣搭配酱油、各种香料,小火慢炖直至软烂,最后加入白萝卜一起煮熟,出锅时香气扑鼻。过年那天,我从早上起床后就待在厨房,小伙伴们陆续来我家后搭把手,完成其他炒菜、拌菜和汤菜,然后我们一起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到了下午我们又开始包饺子。大年三十这样过,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不会觉得孤单。
(作者系法国巴黎西岱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
红焖羊排,就是这个味儿
李雨桐
我在俄罗斯莫斯科读书,离家乡河南信阳有万里之遥。还记得初到这个陌生国度的我,每天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不知不觉已过去3年多。我时常想起家乡的美味佳肴:芽叶翠绿的毛尖茶汤,烟火气十足的西关热干面老店,还有爸爸做的啤酒鸭、红烧肉……
豫菜一般讲究五味调和,对于酸甜咸辣不偏不倚,但信阳菜明显有别于其他豫菜,主要以咸香、微辣为主,菜色也微重。
俄餐和中餐在食用感受上差别很大。俄罗斯冬天寒冷,人们需要补充能量,所以传统菜肴的油量较大。俄罗斯地域广,各地特产和饮食习惯不同,烹调多采用炸、烤、烩、焖、煎等方法。热菜品有烤肉串、蘑菇汤、酸红白菜汤、炸土豆等;冷盘有红黑鱼子、火腿、红鱼、咸鱼、酸黄瓜等食物拼盘。菜品冷食多、重油,对拥有“中国胃”的我来说不容易适应。
初到莫斯科时,有一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我踩着2厘米厚的积雪,和好友相约去一家中餐馆换换口味。当时,我在菜单上看到了2个熟悉的菜名:红焖羊排、糯米八宝饭。这是豫菜的传统菜,一道鲜辣咸香,醇厚的羊肉加上甘甜的胡萝卜,让人直呼过瘾;一道甜而不腻,软糯清香的糯米搭配八宝果仁,让人回味无穷。光想想就很期待,我立刻点单,希望尝到家乡的味道。
然而,菜品被端上餐桌后,我感到了失落。味道和我记忆中的相差甚远,刹那间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好在莫斯科有中国超市,我打住了失落情绪打算自己动手。
在超市,我发现有各种各样的中式调料,例如四川的豆瓣酱、火锅底料等。我买了鲜羊排和各种香料,准备做一道红焖羊排。
回到家,我按照菜谱步步推进。首先把鲜羊排剁块,炒酱料、炒制羊排不焯,倒入整瓶啤酒,淹没羊排再盖上盖焖制……整个过程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我却感到了做饭的乐趣。幸运的是,下厨过程颇为顺利,出锅的红焖羊排和我印象中的家乡菜一样。尝到自己做的羊排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满足。那种独特的咸香美味,让我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与亲人并坐的餐桌上。
美食是情感的纽带,也是记忆的延续。无论身在何处,我的心始终与家人、家乡紧密相连。
(作者系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大学经济系学生)
把老北京铜锅背到西班牙
段炼
在西班牙马德里学习多年,我的“中国胃”始终不变。马德里中餐多种多样,川、鲁、粤、淮扬菜,满足各位食客的味蕾。但我刚来这里时,没有找到地道京菜,于是我把生炭铜锅儿带到了西班牙。
“冬月大雪瑟瑟风,铜锅炭火百味融。欢颜笑谈围炉聚,推杯换盏又一盅。”还记得那是2017年的冬天,大雪节气,马德里阴冷多雨,我们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大家都无比怀念老北京铜锅儿,但无奈没有炊具,被迫用电磁炉涮了个火锅,抚慰留学生的思乡之情。
吃铜锅儿涮肉成了我心里一个愿望。第二年,我背了一个可以点炭的老北京铜锅儿回了西班牙。我特意从当地的肉店买了鲜肉,苦练手切肉的本领,力图在不懈努力下,切出“薄如纸、形如帕、入口化”的肉片。那时的货运没有如今便利,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等各色调味料都得让身边的朋友去凑。大家为了吃一顿老北京铜锅儿煞费苦心,有人向西班牙邻居寻求木炭,有人提前去定大白菜,有人甚至在家熬豆浆做豆腐……最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原材料汇聚成了一桌丰盛美食,实属不易!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把“大雪”这个节气作为我们在西班牙的“聚友节”,纪念在这里生活、学习、一起奋斗过的时光。
时至今日,每每大雪节气,我的家中就有朋友坐得满满当当,当年的一口铜锅儿变成了两口:清真锅儿和四川锅儿,满足南北口味。朋友越聚越多,“青山不改长流水,围炉夜语醉新丰。”新朋友不断加入,这个由我们创造的节日影响力更广了,新加入的小伙伴总会说:“到了这儿,就是过年了。”
如今食材购买也变得更加便利了,但大家永远都忘不了团聚的那份感动和真诚。“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庆祝节日的朋友们各奔东西散开在不同角落,然而每当大雪节气来临,来自天南地北的视频连线总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同在异乡为异客”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如今在马德里,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北京烤鸭、四川血旺、广东烧鹅……这一切就像符号一样,唤醒“中国胃”的同时,也温暖着中国心。
(作者系西班牙卡米亚斯大主教大学法学博士生)
终于吃到地道中餐
周宁
到达美国密歇根州一段时间后,墨西哥卷饼和校园食堂已经不能满足我对美食的追求了。于是,我兴致勃勃地去见识传闻中的“熊猫快餐”。它是美国的中式快餐连锁餐厅,主要开在大型购物中心、超市和商业街中。到店后,隔着食品玻璃柜,我看见套餐有如下选项:炒饭、炒面,主食选其一;橙子鸡、蜂蜜芝麻鸡、北京牛肉、西蓝花牛肉,菜选其二。美式中餐都类似,肉多是糖醋脆炸和黑胡椒小炒这两种烹制方式,跟常见的蔬菜洋葱、菜椒、西蓝花,两两组合一下,可以搭配出十几种菜式。
全球华人多,中餐的名气大,其实在国外也能常吃到,除了去中餐馆,还可以自己动手做。美国的蔬菜种类较少,常见的菠菜与罗马生菜轮换着吃。有一次,我终于去到了当地中国超市,新鲜的蒲瓜堆满整张货台,胖茄子码成一摞,细茄子铺展开来,这景象已让人对美味佳肴浮想联翩。我所在的公寓厨房设施不适合煎炒,但可以做一份白灼豌豆清炖肉。等盐粒消融,点几滴酱油,撒两颗米椒,汤面上热气腾腾、油花缱绻,在大雪天都能吃出一身汗,给功课满满的日子加些调味料。
后来我与朋友们结伴到西海岸去旅游,到旧金山时恰巧住在华人街区,中餐馆比比皆是。我把电子地图放大看,生怕缩放间错过任何宝藏店铺,哪怕是奶茶店。
尽管没到饭点,但我们冲进了一家东北菜馆。光看菜单就感觉很正宗,想把菜品全都点一遍。我摁住馋虫,故作镇定地问大家是吃饺子还是炒菜,四人目光还没有接上,声音已经对齐:“都要!”等后厨一阵乒乓响过,滑溜溜的三满盘饺子上了桌,瓷盘温热,大家心急手抖还好稳住了拿筷基本功,三两口连皮带馅下肚,接着服务员又端上脆皮辣子鸡和酱炖地三鲜,小四人位的桌子摆得满满当当,撤走吃空的白盘才上得了新菜,紧接着新菜又变成白盘。在异国他乡吃到如此地道中餐,实在是难忘体验。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公派留学至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联合培养)
本版图片均为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