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四川的旅游景点,估计不少人都能说上几个,而一句“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更是让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盛名在外,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张名片。
而靠着在青城山和都江堰经营索道和观光车业务,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都旅游”)向深交所发起了IPO冲击。
(资料图片)
如若青都旅游成功上市,将会是时隔20多年后,四川省内上市的第二家景区旅游公司,上一家是“峨眉山”。
但近日,青都旅游并没能成功上市,反而撤回了上市申请文件。
一条索道撑起近7成营收
7月5日,深交所披露:2023年6月29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向深交所提交了《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申请文件的申请》,保荐人向深交所提交了《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撤回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深交所决定终止对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公开资料显示,青都旅游主要依托青城山 - 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索道、 观光车服务,目前经营地主要包括青城前山景区和都江堰灌县古城景区,其中在青城前山景区提供索道、观光车服务,在都江堰灌县古城景区提供观光车服务。
据招股书显示,青都旅游前身为主营广告业务的天乙影视,几经变更,目前由都江堰国资金融局通过都投集团间接控股。
受近三年旅游市场整体影响,青都旅游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2022年1-6月),其营收分别为1.18亿元、5868.27万元、7099.17万元和1753.04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39.09万元、2735.87万元、4112.55万元和448.69万元。不过青都旅游表示根据相关政策,其属于全面实行注册制相关制度征求意见稿发布之日前申报的企业,可适用原核准制财务条件。
从收入构成来看,报告期内,青都旅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索道和观光车。经合并计算,索道和观光车业务贡献的营业收入占到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90%。
具体来看,公司的营收支柱是青城前山索道,2019年营收近7600万元,占比达到近70%,2021年营收也能占到60.66%。
该索道共设有两个站房,其中下站房位于月城湖畔,上站房位于慈云阁,线路全长926米,上下站高差250米,拥有客运吊厢20个,每厢可乘坐8人,单程最大运载量为1200人次/小时。
从毛利率来看,这似乎是一门好生意。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青都旅游的索道和观光车业务毛利率高达77.06%、62.64%、64.28%。
但青都旅游的隐忧也在于此,招股书显示,索道和观光车业务未来发展与景区接待量和收费标准有较强相关性。
目前,一个成人乘坐青城山索道,单程35元,双程60元。观光车单程票价20元,双程35元。
然而,目前青城前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已较为成熟,景区游客承载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游客最大承载量为3万人次/日),相关服务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均需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公司不能自行调高收费标准。
根据说明书,青都旅游取得的青城山索道环保旅游缆车特许经营权(青城前山索道)、都江堰市环保旅游观光车特许经营权(含青城前山、灌县古城两条线路),特许经营期限分别至2036年9月、2024年9月。可以想象期限来临时公司将面对其他竞争者的角逐。
想募资2.2亿搞演艺项目
或许是想改变这种“靠山吃山”的情况,在招股书中,青都旅游也想讲一个“升级”故事,拓展演艺项目。
据青都旅游招股书显示,青都旅游本次公开发行股份不超过5000万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青城前山观光车采购、“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三个项目,拟募资金额达到3.45亿元。
据招股书披露,青都旅游上市募资3.456亿元中的2.2亿用于投资“舞蹈青城”文艺演艺综合项目。该项目将建成一座能容纳1200名观众的室内演艺中心,同时配套建设多媒体互动展馆、商业休闲等设施。
该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10年。招股书称,投资顺利的话,在运营期内将增加年均营收1.05亿元,年均净利润2106.79万元。
另一募投项目则是青城前山观光车采购项目。招股书显示,公司拟使用本次募集资金3040万元用于购置观光车辆,重点补充青城前山观光车运力。
青都旅游该项目实施后,公司将购置130辆观光车辆,新增观光车运力约51800人次/日,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观光车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青城前山景区日益增长的游客服务需求,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具体从投资项目效益分析来看,该项目将年新增营业收入2834.8万元,净利润883.69万元。
但值得一提的是,青城前山景区目前游客最大承载量为3万人次/日。而2021年公司观光车设计运量为1262万人次,平均每日观光车设计运量约为3.45万人次。即便考虑游客接待量逐步恢复,就现有运量来看,也可完全满足景区最大承载量。
资料显示,我国共有3万余家景区,而A股上市的景区类上市公司仅十几家,行业资本化程度较低。近十年间也仅有四家企业IPO过会并成功上市,同时普陀山、井冈山等多家景区冲刺IPO失败,旅游景区类企业上市之路颇为坎坷,这与景区的经营权属和开发经营限制有关,也与IPO需要一定的业绩门槛等因素有关。
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显著
毫无疑问,旅游市场过去几年的业绩受到了疫情的较大影响,但随着2023年的到来,国内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复苏,“报复性”旅游也在各地涌现。
2023年五一假期,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2023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
中国旅游研究院2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3年发展预测》显示,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约恢复至2019年的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
随着暑期的临近,在亲子游、毕业游等传统的旅游需求带动下,暑期旅游市场值得期待。
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