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南昌,天蓝、地绿、水清,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这是我市上下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反映,是全市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照年度计划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不断深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取得实效,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1-6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优良天数共160天,比去年上半年增加3天;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赣江干流10个断面持续保持Ⅱ类水质;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完成3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其中包含8个重点村。□韦小宏 全媒体记者 邹佳伶 文/图


(相关资料图)

已完成15个VOCs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项目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平战结合”要求,从完善工作机制、工业提质增效行动、面源污染整治、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提升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依托“南昌智慧环保”APP,整合空气质量、在线监控、用电监控、高空瞭望、油烟在线等监测监控资源,更新“一站一图”污染源和监测数据库,新增企业“帮扶检查”模块,完善日常管控调度。

在工业减排方面,我市围绕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清单化调度超低排放改造和汽车制造、包装印刷、化工等VOCs重点行业深度治理项目,今年谋划实施总投资达亿元的重点工程减排项目23个,现已完成15个,完成率%,居全省前列。开展重点行业帮扶调研和“一企一策”效果评估,对洪城康恒、泉岭垃圾发电厂开展超低排放改造调研,赴进贤县对10余家钢结构企业开展现场帮扶答疑,提出深度治理可行性建议;结合企业VOCs排放量、臭氧生成潜势,制定企业精细化管控清单。

在面源综合整治方面,深入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分解52个部门任务事项,每月调度通报工作进展,动态更新773个工地清单,通过卫星遥感和现场筛查推动重点区域140块裸露地块整改,联合住建、城管、公安等部门,制定重点工程一对一帮扶检查要点;每月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考核,对“较差工地”责令停工整改,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进行信用扣分。同时,将道路积尘走航监测结果和市大气办巡查调度问题纳入“马路本色”月考核,过程和结果考核并重,开展夜间和高值时段走航,多时段分析道路积尘高值原因。

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组织各县区结合“两整治一提升”行动,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工作内容,2023年度确定了10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36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其中包含8个重点村。

为解决监管难题,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安上智慧监管的“翅膀”,我市通过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对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数据采集、设施编号、打码工作,并实地进行编号及二维码张贴,实现“一个设施一号一码”,每个设施都拥有专属“身份证”。截至目前,我市已对稳定运行的474套设施安装了规范统一的“身份证”,监管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便捷获取设施处理工艺、处理规模等信息,进一步摸清底数,提升监管效能。

此外,我市围绕规范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工作、完善医疗废物收集体系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水平。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李龙介绍:“通过运用南昌市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管平台,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并鼓励企业推进收运体系建设,全市废铅蓄电池收集转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南昌市入选全国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现场学习观摩点,并得到生态环境部的肯定。”自2019年试点以来,南昌市已规范收集废铅蓄电池约万吨,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收集的废铅蓄电池量分别为吨、吨、吨、33003吨,有效防控了废铅蓄电池环境风险。

同时,持续紧盯医疗废物处置,严格落实医疗废物100%收集、100%处置要求。推行医疗废物转移电子联单管理,及时有效收集和处理处置医疗废物,今年3月17日,我市正式展开以西湖区小诊所为试点的“电子联单无纸化”收运模式试运行,目前已实现西湖区全覆盖,稳定运行后将在全市推广。

为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建立健全全市“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危险废物环境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市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和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印发了《关于加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经营许可范围管理的通知》。

鄱阳湖5个断面实现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

水污染防治一头连着生态,一头连着民生,对提升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南昌市先后召开市环委会、水专委会等一系列会议,对全市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梳理并通报,研判水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县区凝聚共识,形成水环境质量攻坚的强大合力。

为强化城区水环境治理,我市每月定期对城区24个主要湖渠、赣江11个主要排口水质进行采样监测。作为南昌市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保护鄱阳湖水资源和治理鄱阳湖水质,已成为我市一项重要工作。今年1月起,市生态环境局对长麦桥、希圣桥、永修桐溪、八一桥、经开风顺码头、青岚湖、南矶山等风险断面上游设置14个专项监测断面,每月同步开展手工监测,研判断面水质状况,剖析污染风险,提升治理的准确度,加快水质改善。在伍湖分场、青岚湖、金溪咀刘家等3个断面购买了水质在线浮标站监测服务,至此,我市鄱阳湖5个断面均实现了水质在线监测全覆盖,为实时掌握鄱阳湖南昌湖区水质变化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了赣江南昌段、鄱阳湖南昌湖区、抚河、潦河周边,国省考断面、水源地等敏感保护区5千米范围内所有需依法取缔、清理合并、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形成了依法取缔入河排污口清单、清理合并入河排污口清单、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清单,其中依法取缔入河排污口20个,整治完成18个;清理合并入河排污口2个,整治完成2个;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159个,整治完成48个。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今年,我市生态环境部门还不断创新环保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以及列入免于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目录的建设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对20个行业45个类别的建设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上半年,全市出具承诺制审批项目批复58个,涉及投资亿元;对备案管理项目落实“一次不跑”要求,及时更新备案系统网址链接,指导县区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备案系统的抽查检查,上半年全市实施备案登记项目共410个。

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重大重点项目以及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项目,组织对133个专项债储备项目、100个重点推进项目、100个市领导挂点项目、15个“山水”储备项目逐一提出环评意见。建立园区沟通协调机制,每月调度拟入园项目清单、联席会召开情况,积极协调解决环评相关问题,加快审批速度,助力项目尽早落地见效。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扎实推进

南昌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严格的要求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把抓好问题整改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打好“稳生态促转型攻坚战”结合起来,确保整改落地见效。截至6月底,历次中央、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披露)问题261个,除3个涉及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滞后问题并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外,其余有整改时限且达到整改时限的210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197个;交办信访件2981件,已解决2980件,销号2979件。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规范案件办理,上半年作出行政处罚24件,罚款金额万元,办理免罚案件3起,免罚金额万元;已公示案件24件,结案案件4件,适用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违法案件1件、涉嫌环境污染刑事犯罪案件2件。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医疗机构废水专项整治等多项专项行动,第三方机构整治已联合检查23家环保服务机构,其中9家机构存在问题,共34个问题,已移送18个问题至南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处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