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有近五成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实现正收益,但是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明显,AI相关主题基金涨幅居前。上半年债市整体走强,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债券基金表现亮眼。
【资料图】
2023年上半年,市场分化明显,AI(人工智能)赛道迎来爆发,相关主题基金涨幅居前。但是,也有过半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没有实现正收益,基金首尾业绩差超过100%。
债券市场在今年上半年整体走强,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债券型基金也表现亮眼。
那么,进入下半年,公募基金看好哪些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基金又该如何配置?投资者需要警惕哪些投资风险?
宏观环境:机会大于风险
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
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A股仍具备震荡上行的基础。分子端,经济复苏的趋势仍在。今年1-4月服务业、建筑业PMI(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处于扩张区间,“五一”期间旅游出行的火热也体现了消费复苏的内生动力。4月末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分母端,估值依然较低。货币政策将呵护经济增长,海外加息也进入尾声,今年流动性将保持宽裕。上证指数ERP处于2000年以来80%分位,风险偏好仍处低位,后续修复的空间较大。
6月13日,人民银行下调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0个基点,我国正开启一轮逆周期政策周期。
中欧基金指出,国内经济经历了年初疫情结束后的复苏,二季度脉冲结束后的内生动能走弱。从当前能观察到的宏观、中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客观上有中周期调整压力,让市场对一些中长期问题产生担忧。但随着一轮逆周期政策启动,预计市场情绪会逐步修复,经济内生动能也有望在货币财政扩张一段时间后边际改善,7月政治局会议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湘财基金基金经理徐亦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内方面,经济的复苏节奏是后续驱动权益市场的核心变量,更多稳增长政策有望出台,从而不断增强经济修复的动能,整体而言,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且中美关系短期有所缓和,如果能进一步促成两国商贸方面的增量合作,对海外通胀和国内需求都是积极的改善。
陈显顺认为,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疫情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能在于出口的高增速,主要受益于我国的供应链优势和欧美货币放水下需求的增加,而今年海外衰退趋势下出口将承压。从历史数据来看,出口下行阶段A股盈利修复力度有限,今年若海外衰退超预期,分子端的动力将受到影响。
二是货币政策宽松节奏低于预期。4月末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今年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但近期增长预期转弱、海外加息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汇率破7,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形成掣肘。若人民币汇率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宽松节奏或将低于预期,这对于权益市场分母端将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投资者来说,徐亦达建议,积极关注国内经济走向、国外加息周期变化以及地缘政治等其他潜在风险。此外,二季报、半年报等因素都会影响下半年的市场预期和风格变化,也值得关注。
权益基金:看好可选消费、科技成长
2023年上半年,有近五成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实现正收益,但是权益类基金业绩分化明显,AI相关主题基金涨幅居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0.41%。
2023年下半年已经开启,哪些板块蕴含投资机会?AI赛道是否能延续上半年的火热?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上半年在AI技术革新的背景下,相关板块的受益幅度较大。但还是建议投资人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和理性。实际上,上半年除了表现特别好的个别行业外,其他大部分行业和个股目前均处在一个非常高性价比的状态。伴随经济的持续复苏,金融、周期、消费(尤其是可选消费)以及部分医药子行业有望受益,且都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虽然短期市场有所调整,但徐亦达仍然坚定看好下半年的A股行情,尤其是科技成长和“中特估”等相关方向的机会。对于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板块而言,目前已经形成了与过往科技周期类似的新周期雏形,尤其在人工智能主线崛起后,有望形成新的大级别科技股行情;在政策持续利好TMT的情况下,其基本面也逐步扎实。
“细分来看,AI方面,应用端是国内上市公司最擅长的能力圈范围,传媒行业中游戏、影视和AI结合更为通畅,但需警惕市场情绪的影响;计算机方面,龙头标的确定性较高;半导体方面,周期有望于年内见底,AI对其也有催化作用,目前尚处于左侧。此外,对于制造、军工甚至医药中的部分符合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以及宏观经济企稳带动的消费复苏、地产链可选消费等也值得看好。”徐亦达表示。
市场近期的调整为更多行业带来了新一轮配置机会。中欧基金建议,关注持续受益复苏的近距离接触型行业(如服务消费、出行和保险等)基本面持续改善,调整后已具备更好的再配置机会;由于对中期增速的担忧而出现股价更大幅度调整的长趋势赛道股而言,近期的市场走弱已带来中长期的进场点,建议关注医药医疗、可选消费、新能源和具备政策和需求共振的其他科技成长企业。
在陈显顺看来,2023年下半年的结构性行情或分为三个维度展开。一是伴随2023年经济增长的“稳字当头”或“稳中有进”的基调确立,基建投资链条值得大家关注。二是消费链条。2023年,伴随经济复工复产和日常生活场景的修复,可能会看到消费链条的大幅改善,值得期待。第三个主线,从2020年以来一直在市场中反复演绎的是科技成长方向。2023年以后,一个关键词是发展和安全。可能会涉及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军工、高端装备等投资链条。
债券基金:政策因素或带来波动风险
2023年上半年,我国债券市场整体走强,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债券型基金也表现亮眼。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07%,收益率中位数为1.95%。
对于下半年债券市场的预测,湘财基金基金经理刘勇驿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整体来看,债市下半年会比较稳健。3月以来债市快速上涨,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继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小。从历史上来看,中长债年化收益率4%,中短债年化收益率3%处于较高水平,而今年上半年表现好的中长债收益率已超过3%,中短债超过2%,收益率上行空间也不大。
具体来说,刘勇驿认为中长债与经济预期相关,目前经济复苏已有政策托底预期,如果政府接下来有一定稳增长政策出台,将影响市场对经济增长以及信贷宽松政策的预期,叠加四季度可能是库存周期的拐点,将影响长端利率。下半年中长期纯债可能面临一定的波动风险,建议关注波段机会。而中短债基金主要反映现实状况,比如资金利率的变化。由于目前通胀较弱、风险偏好仍然较为低迷,短期货币政策不存在显著收紧的可能,因此中短债基金仍然有一定配置价值。
“立足当前,债市原有的投资逻辑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公布的经济数据及高频数据显示,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经济基本面对债市仍有支撑,短期的交易情绪不足以构成方向性逆转,但后续较大的风险或将来自于强有效刺激政策的落地。”诺德基金债券投资部副总监徐娟表示。
对于债券市场,中欧基金认为前期利空多数缓和,毕竟利率中枢下移,债券市场会有一个小反弹。从空间上来讲,直到政治局会议前稳增长预期无法证伪,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回到2.6%的可能性不大,可能围绕2.65%附近窄幅波动。中短端前期存在“熊平”超调,且更依赖现实的资金面,资金宽松下向下空间更大。
QDII基金:港股的弹性或超过A股
海外市场方面,美股和港股是QDII基金重点聚焦的方向。上半年,科技股引领了美股的反弹。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调,今年上半年港股迎来反弹后持续震荡。
从QDII基金上半年的收益来看,业绩分化明显,首尾业绩差超过70%。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78%,收益率中位数为1.06%,超过四成的QDII基金没有实现正收益。
那么,下半年境外市场将如何演绎?QDII基金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当前,谢屹认为,美股和港股都存在一定的机会。美股主要呈现的情况是科技革新弱化了大盘的疲弱。其实剔除科技巨头,过去半年美股大盘是下跌的,主要是因为其本身仍处于周期底部。但第一阶段即紧缩过程已经基本过去,下行的第二阶段即经济自然见底的过程会逐步得以体现。基于美股而言,其表现通常会领先于基本面,所以预计4季度前后可能会出现第一轮反弹。
而港股方面,谢屹认为,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可能会相对确定一些,因为经济增速已经在自然寻底的第二阶段,同时海外紧缩也已经过去。这将会让增速和估值都逐步转正,港股的弹性或将超过A股。
结合个人TMT的能力圈,美股方面徐亦达比较看好科技股,尤其是AI相关产业,目前美股的AI投资已经从主题投资进入景气度投资阶段,持续看好未来1-3年的投资机会。港股与全球宏观环境、国内宏观经济的修复力度和节奏都息息相关,还需持续观察后面的宏观变化。
经过大幅调整之后,中欧基金认为,港股的互联网板块具备较高投资潜力。一方面随着下阶段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和消费者信心的回升,港股互联网盈利预期有望持续改善,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AI技术革命的爆发,在AI领域具有较好技术及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公司在营收和利润方面有望持续受益。而从流动性角度,一旦后续美联储停止加息甚至降息,这些互联网公司估值修复的弹性相对更高。作为聚焦成长赛道、汇集互联网等行业龙头股的恒生科技、恒生互联指数都值得重点关注。
记者:魏来
编辑:陈偲
版式:陆怡雯
封面图:张力 摄
券商 基金 期货一手资讯
《国际金融报》金融中心等你来爆料!
邮箱 :ifnfund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