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经济、能源植物撬动“双碳”产业
【资料图】
“无论是‘绿美广东’建设,还是实施‘双碳’战略,首先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4月12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峰会上指出,经济植物、能源植物是实现“绿美广东”“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植”得期待 “双碳”转型按下加速键
经济植物、能源植物如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陈勇表示,像油茶、水果、花卉、木材等经济植物,或者富含油、淀粉、糖、纤维的能源植物,具有能源开发、生态修复、食物保障、材料替代、观赏性、碳汇提升、氧含量增加等诸多功能,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消纳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双碳”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能源植物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对于农业绿色发展、土壤修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陈勇说,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可把能源植物转化成气体、液体、固体的生物燃料,以及电能、热能、生物基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等,像上个世纪70年代引入国内的菊叶薯蓣就在医药工业、生物燃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代燃料乙醇是用玉米、小麦等淀粉类作物制备的,存在着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缺陷,而用农林废物生物质制作二代燃料乙醇有着转化率低、经济性差等问题,用菊叶薯蓣制备生物乙醇就没这些缺点。”陈勇表示,外国品种的菊叶薯蓣在引入后,经华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育种改良,实现了品种的本地化,如今产量非常高、种植面积非常大。
能源植物的生态修复作用也不可小觑。陈勇介绍称,江西的定南县因稀土资源长期开采遗留了大面积的稀土废弃矿区,土壤酸化、沙化、养分贫瘠等问题较为严重,就是靠着能源植物实现了修复。“能源植物的抗逆性强、耐贫瘠,还有固碳、生物量大的特点,当地就通过能源植物的高效固碳修复、低碳循环利用,把原来酸化的土壤修复正常、还种上了许多经济作物。”
因“地”制宜 顶层设计下好“一盘棋”
如何有序发展经济植物、能源植物?韶关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能源植物碳中和产业园经验颇多。陈勇介绍,该园的建设思路是从种植示范到转化示范,再到功能产品、产业发展,建成一个纵向的全链条,主要种植了高值油料、生物质能源、生物炭材料、生物基材料等产业化方向的植物。
“像油茶加工产业链,油茶不仅能做油,它的副产物、废弃物都可以进行利用,它的种植条件也不苛刻。”陈勇介绍,油茶的茶粕、茶壳等都可以制取各种产品,其中,茶壳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培养基、生物炭、糠醛、木糖醇、低聚木糖,从茶麸提取的茶皂素可制造乳化剂、洗洁剂、饲料添加剂等,提取茶皂素后的茶粨可生产有机肥。
“我们发现有很多能源植物,既可以作为能源,也可以变成饲料,就视经济性来选择它的走向,做能源的经济性好就做能源,如果差的话就做饲料。”陈勇还提到,能源植物的饲料化需要大面积种植,像该园区就选取了构树、辣木、饲料桑、柠条等易饲能源植物进行规模化种植,并有一整套先进的技术做支撑。
陈勇建议,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要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科学规划、系统规划;同时,还要算清碳汇,统筹好省内的碳汇交易规则,用碳税、碳汇来代替过去的生态补偿、补贴等举措,做好各地协调发展、缩小差距。
(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