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建材行业实现碳达峰,鼓励有条件的行业率先达峰。
《方案》提出了“十四五”“十五五”两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其中,“十四五”期间,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3%以上。“十五五”期间,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克龙此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材行业绿色智能水平稳步提升。钢铁、原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烧碱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2012年降低9%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6.81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吨钢二氧化硫排放较2012年下降72%。
同时,绿色建材提速发展。建筑门窗、卫生洁具、防水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一批绿色建材产品,提升了绿色建材高质量供给能力。认证绿色建材58大类产品,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培育8个绿色建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由于产业规模大、窑炉工艺特点等原因,建材行业是工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是我国碳减排任务最重的行业之一。“原材料工业受工艺特点等因素影响,是能耗碳排的大户,是高耗能也是高载能行业,也是为下游产业输入能量的行业。据有关机构测算,原材料工业碳排放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一半以上,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说。
总体来看,随着发展方式转变,需求结构升级,面向建筑业的水泥等传统建材产品需求量将进入平台调整期,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面向节能环保、电子电器等新兴产业的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品的需求量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必须要处理好不同行业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建材行业碳达峰来说,总量控制是基础,原料替代是关键,用能优化是保障,技术创新是动力,绿色制造是要求。
考虑水泥、平板玻璃等产品需求量已进入了平台调整期,随着“双碳”工作持续推进,仍需严格控制重点行业产能总量。在强化总量控制方面,《方案》提出,发挥政策、标准、市场的综合作用,引导退出低效产能。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政策,确保总产能维持在合理区间。同时,加强石灰、建筑卫生陶瓷、墙体材料等行业管理。完善水泥错峰生产,充分调动企业依法依规执行错峰生产的积极性。
建材行业碳减排工作,急需通过替代原料的方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动原料替代方面,《方案》提出要强化产业间耦合,在保障水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含钙资源替代石灰石比重,加快低碳水泥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提升建材产品固废利用水平,支持在重点城镇建设一批能效水平较好的水泥窑、墙体材料隧道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固废项目;推动建材产品减量化精准使用,加快发展新型低碳胶凝材料。
在用能优化方面,《方案》提出,加大替代燃料利用比例,提高水泥等行业燃煤替代率;加快清洁绿色能源应用,有序提高天然气和电的使用比例,引导建材企业积极消纳可再生能源;引导企业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高建材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