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 李佳英 海南博鳌报道“健康产业是一个供给永远满足不了需求的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近日,在第15届西普会——中国健康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中康科技总裁吴瀚对目前健康产业增长新引擎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构建以患者价值为中心的二元市场。
(资料图)
吴瀚将患者价值的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可及性强,实现可支付能力、产品和服务资源可获取、提供更优的治疗方案和产品;二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升疗效;三是过程友好,即就医用药的便捷有温度,痛苦程度的降低等。
在疫情和宏观经济双重影响下,健康行业整体增长放缓,药品销售疲软。中康资讯商用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认为这一颓势与我国人口结构转变相关,而随之而来的慢性病服务需求将成为行业新机遇。
在慢性病管理领域,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早有动作。其中,微医、叮当健康已推出涵盖在线问诊、健康监测和用药指导在内的数字慢性病管理服务。吴瀚认为,在未来,谁能关注到患者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将率先突破行业下行实现新增长。
行业增速放缓
健之佳医药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波进一步表示不同维度的细分领域均显露出二元发展的轨迹,包括预防与治疗,院内与院外,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传统产品与新型健康产品等。
在会上,中康科技商用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廖洪惠也表达相似观点,强调药品市场已经形成二元分化格局。“医药分离、医保控费、双通道、门诊统筹等政策频出,多维度影响医药终端市场发展,一些主要矛盾得到长足发展,在终端格局、药品供给、支付方式、患者需求、创新发展等方面,引领药品市场逐渐形成二元格局。”
回顾健康产业发展轨迹,吴瀚介绍,2008年至2022年,健康产业走过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十五年。十五年来,延续上一发展周期人口和经济等积极因素,叠加医保扩容影响,使产业前中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而这一高速发展的态势在当下有所减缓。“在当前疫情和宏观经济双重影响下,健康产业步入了新轨道,走进新常态,行业增长放缓,预计2022年全行业终端增长在1.7%左右。”
行业弱增长体现在投资情况,据《2022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与退出趋势年中报告》,2022年上半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势头略微放缓。中商情报网的数据显示也有类似的趋势。根据其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医疗健康的投资总额为217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20亿元。
行业整体增长缓慢,药品销售增速也有所减缓。吴瀚介绍,2021年中国全渠道药品(不含疫苗)市场达1.98万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10.3%;其中,全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药品销售规模达9883亿元,同比2020年增速上涨10.1%;零售渠道市场份额和去年持平,占25%;疫情驱动下,B2C和互联网医院市场份额增加到3%。增长态势到了2022年则有所下滑。据中康CMH数据,2022年1月至8月,中国零售药店总销售额为3308亿元,同比增长3.7%。
廖洪惠认为药品销售疲软与我国人口结构相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口已呈现负增长,整体深度老龄化,局部超老龄化的人口结构,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2%。“深层次来看或是人口结构发展拐点在2022年到来。”廖洪惠指出。
人口结构转变同时带来慢性病高发问题。据国家医疗保障局信息,慢性病一旦发病即久病不愈,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乙肝等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冠心病、慢性肝炎、关节炎等被纳入门诊医保报销。老年人是慢病的高发人群,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疾病患病率和癌症患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
慢性病健康管理或成增长新引擎?
在人口结构转变、行业增长乏力时,实现健康产业增长需要新引擎,而慢性病管理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这在药品销售市场也有所体现。相比标内市场增长艰难,标外市场表现出来了可观的增长潜力,各渠道份额占比逐年增长。其中,慢性病相关药品销售表现亮眼。中康CMH预测,2022年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城市+农村)的药品销售额占比下降2.7%,进一步萎缩至57%。标外市场实体药店、电商B2C、院内自费药房的整体药品销售额则达到了8.3%的增长率。
廖洪惠介绍,2017年以来慢病和恶性重症位列疾病种类前五,相关药品全渠道年度增长市场规模达到4691亿元,占比33%,慢病市场急速扩容。“当务之急,要构建院内院外一体的以慢病及恶性重症为中心的防控体系。在此背景下,零售药店在健康生态中的价值日益突显。”
据市场反馈,患者关注健康服务和质量大于价格敏感。中康科技CMH数据显示,慢病患者最希望在药店获得的帮助中位列前三的分别是药品的服用指导、对症的药品建议、后续的养护建议,占比分别为70%、69.3%和51.5%。
而对市场反映出的消费需求新趋势,廖洪惠表示:“原本患者对严肃医疗、安全性关注、身体健康、疗效要求的单边需要已逐渐更换为了与消费医疗、便利性关注、心理健康、体验要求并重的高质量提升。这意味着,医药企业要在药品供给、诊疗服务、终端购药渠道,甚至宣传渠道有所创新。”
在我国老龄化、新疾病图谱变化趋势下,慢性病管理可为大健康市场提供增长新引擎。对这一变化廖洪惠持积极态度并表示:“在大健康市场,未被满足的市场空间仍巨大。慢性病健康管理市场、医美市场、大健康领域、口腔护理、眼科健康、母婴服务仍是蓝海洼地。”吴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未来健康行业的主流运营模式将是推动全病程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患者价值。
要释放未被满足的市场能量,并非易事。吴瀚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它一定是从患者价值实现开始的,这不仅需要政策鼓励、技术支撑,还需要标内标外患价值一体化,以构筑患者价值同心圆,来推动产业二元发展。”
吴瀚强调以患者价值为圆心,构建以患者价值为中心的二元市场。标内市场以门诊和住院服务为核心,标外市场侧重高端医疗、术后康复、慢病管理、检验检测,实现标内标外各服务主体明确分工与有机协同。
目前,部分医药企业已经开始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布局慢性病管理领域。国内最大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微医推出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及健康管理服务,据微医2021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累计慢性病用户超过14.5万,该业务贡献最多营收,2020年营收贡献占比为61.4%。此外,叮当健康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定期复诊服务,阿里健康设立老年健康服务专项并推出长辈版“家用健康器械使用指南”。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时,已有企业关注到患者需求,谁能进一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便能率先实现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