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各地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但与此同时,部分城市楼市“虚火”苗头开始显现,甚至出现违规染指支持实体经济的“经营贷”,对复工复产大局产生干扰,需要引起重视。

疫情影响未散,楼市反常出现火热行情。从新盘“一房难求”“喝茶费”重出江湖,到以企业名义购房、进行抵押并寻求贴息的套利,近来,深圳等地楼市异动,显现炒作之风抬头,加剧了社会焦虑情绪,也对实体产业恢复带来不利影响。

本应“精准滴灌”进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缘何“跑冒滴漏”?对资金用途的监管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原因。疫情之下,不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出台了针对实体企业的扶持政策。其初衷当然是好的。但是,不能“拨了钱”“贷了款”“贴了息”就完事,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督、制衡机制,确保相关资源真正用于支持生产经营。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各地区域发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才能让“房住不炒”落到实处。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的当下,各个方面都在全力推动实体经济“唱主角”。只有给实体经济构筑起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才能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条件,为创新提供更多动力,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增添更多信心和底气。(记者孙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