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总量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为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内需来稳增长,依靠扩大内需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有效供给,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快递业一季度成绩单: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25.3亿件,同比增长3.2%。尤其是3月份,随着快递业服务能力的全面恢复,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完成量达59.8亿件,同比增长23%。快递业务的增长,折射出线上消费的火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然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不可否认,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与此同时,以直播带货、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为代表的线上新型消费不断涌现、业态翻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今年前3个月,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3.6%。
线上新型消费的蓬勃生机让我们看到,疫情之下,虽然消费受到暂时抑制,但消费需求并没有消失,中国市场的潜力依旧巨大。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一个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市场。更何况,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方兴未艾。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消费率)刚刚超过5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率高达80%—90%相比,消费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中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巨大消费能量有待进一步释放。
同时也要看到,消费总量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为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2019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已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可以说,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拉动力,消费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就此而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依靠内需来稳增长,依靠扩大内需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居民消费,毫无疑问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不断涌现的线上新型消费,则可以激发牵引效应,激活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
用线上新型消费激活内需,要从需求侧引导其健康发展。疫情冲击,为线上新型消费提供了发展机遇,做大做强线上新型消费正当其时。疫情过后,我国电商行业将迎来新的飞跃,快递业也将顺势而起,更加奠定中国的“电商大国”地位。如今,我们应以克服疫情挑战为契机,对涌现出来的新消费新趋势,妥善加以引导、扶持,在监管上秉承包容审慎原则,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给予关照,助力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激活消费新增长点。
用线上新型消费激活内需,要从供给侧更好满足消费需求。线上新型消费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线上新型消费的涌现,表面看是企业主动填补需求缺口、转换产能供给,实际包含着优化供给结构、打通产供销环节、畅通经济循环的发展逻辑。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促消费、扩内需的目的,供给端的改善也必不可少。只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有效供给,才能更好满足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进而从深层次上解决供需错位问题。
消费旺了,产品才有出路,复工复产才能达产增产。把握线上新型消费的发展契机,让线上新型消费跑得更快些,我们就能更好促进消费、激发内生动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