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兴安岭南麓的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里,2250亩成熟的有机白菜像一颗颗翡翠一样点缀着美丽的黑土地。砍菜、灌袋、装车,检测、定质、入库……“寒露”过后,农场的北大荒亲民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玉秋从垄沟到菜场,忙碌的脸上充满笑容。

往年,因担心生产酸菜的原料大白菜没地方堆放,推迟收获时间,导致白菜在地头先受损。运到公司后因天冷受冻,又二次受损,两头难。


(资料图)

如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库就建在离垄沟半里地的公司大院里,两难问题都解决了,白玉秋打心眼里高兴。

保鲜库解了难题

运菜的车队里,第一管理区的王春生显得有些激动。

2020年,王春生减少了65亩的白菜种植面积,少收入4万多元。自己是种菜能手,地与加工车间相隔半里地,却因无处可藏而少种,他心里实在是不甘。

打不通“最后半里地”的不只白菜种植户,还有白菜加工企业。

红星农场是“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产的“红星酸菜”从2015年起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可这样一款明星产品,却因一个“藏”字捆住了产业手脚——没有冷藏保鲜能力。

很快,王春生就“库”到病除了。2021年,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投资333万元、面积为1229.71平方米的气调冷藏保鲜库建成了。

别小看这一个库,它为农户和企业吃上了一颗发展有机产业的“定心丸”。

有了冷藏保鲜库,“王春生们”敢种菜了——农场以前种植白菜1350亩,去年和今年连续保持在2250亩,而且亩产量提高了25%。公司也敢投资了,酸菜从原料种植到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配套设施和数字化建设的硬件越来越“硬”,而且每名劳务人员每年在家门口增收1万多元,每台运输车辆增收3万多元。

延长白菜保鲜期

“让每一棵有机白菜都物尽其用,以前做不到,现在做到了。”在气调冷藏保鲜库外的原料入库现场,亲民公司董事长王学良一边检查质量,一边念着他的“白菜经”。

王学良介绍,收获后的白菜有呼吸高峰,而气调保鲜库能人为控制气体中氮、氧等成分,通过快速抑制白菜细胞的呼吸量来延缓其新陈代谢,不让白菜细胞死亡,而是让其处于近休眠状态,从而较长时间保持白菜不变质。

“气调保鲜库一次的冷藏保鲜能力是700吨”,亲民公司副总经理李霞做了一个对比:白菜储存在普通的库里,保管期是20天,每检查一次就要扒一次白菜,损失率是15%。而存在气调保鲜库里,保管期是90天,损失率只有5%。气调保鲜库除延长白菜储存保鲜期外,还拉长了产品供应周期,保证了市场全年供应。

在酸菜生产线上,气调状态减轻了白菜的失水干耗,更抑制了霉菌的滋生,车间将每公斤酸菜的硝酸盐含量严格控制在4毫克以内,远远低于国家每公斤20毫克的标准。现在,包括酸菜在内,农场有机产品在国家各级市场监管抽检中合格率达100%。

一冷一藏看发展,气调冷藏保鲜库在有机产业链上更有价值了。建库前白菜的遭损率是40%,现在是20%。建库前酸菜的成品率是33%,现在提升到了40%。建库前每年生产有机酸菜1800吨,现在是2800吨。

品牌成长底气足

一个冷藏保鲜库释放的能量不止于减损、延长农产品存放周期和销售时间。

“下一步,要把有机原料库形成的大数据存入公司智能数据库,并在科研上下功夫,增加品牌的含金量。”面对冷库效应,红星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焦伟的眼光早已从一库难求的“冷鲜”跃升为一品难求的“领先”了。

在酸菜加工车间,自2019年工厂数字化系统的投入使用以来,包括气调冷藏保鲜库项目在内,每年可节本增效300余万元,节本降耗100余万元。目前,亲民公司拥有国家专利2项,拥有商标标识7种,品类涉及14类。以“红星酸菜”产品为标准,起草、获批地方标准,并制定体系管理文件2套,制定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11项。

田头建冷库,鲜中求发展。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名单,红星农场凭借“红星酸菜”荣获“一村一品”示范镇认定。2022年“亲民”第三次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品牌价值达82.95亿元。农产品保鲜困局的破解也为农场带来了“真金白银”,2021年有机酸菜带动农场销售有机产品1.8万余吨,实现营收1.07亿元。2022年,依靠有机酸菜等有机产品销售,预计可实现营收1.15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