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最强地方国资”的广州国资,又在A股市场出手了。
【资料图】
8月1日晚,孚能科技筹划控制权变更的面纱揭开——广州国资将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此番控制权变更,将是科创板开板以来的首单实质性“易主”案例。
近年来,“买买买”已成为广州国资增加A股上市平台的一个重要手段。上海证券报记者初步梳理发现,2019年以来,广州国资在A股“吃”进的上市公司已达10家,远超其同期IPO的数量。
爱“吃”外地A股
“强化资本运作,力争在重点产业领域并购上市公司及非上市企业。”广州市国资委在2023年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
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广州工控,是广州国资对外并购的“急先锋”。
孚能科技的“易主”,正是由广州工控操刀。据孚能科技公告,广州工控拟以17.28亿元的价格受让公司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5%的股份。与此同时,广州工控和广州产投签订一致行动协议。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广州工控及其所有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8.6410%股权,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广州工控。
广州工控成立于2019年12月28日,是广州国资第二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目前,广州工控旗下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达5家,除广日股份外,金明精机、山河智能、润邦股份、鼎汉技术等4家A股公司,均是通过并购而被纳入麾下。
“2023年计划增加2家控股上市公司,力争到2025年控股10到15家上市公司。”今年4月,广州工控总经理景广军表示。
广州工控今年的目标将很快实现。广钢气体已在上交所科创板IPO顺利过会,距离上市一步之遥,将成为广州国资科创板第一股。
除广州工控外,此前,广州国资旗下的珠实集团、广州开发区国资也先后出手,“吃进”了苏交科、利德曼、泰胜风能、顺威股份、顺钠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资似乎对区域外上市公司更加“情有独钟”。上述广州国资从A股市场“吃”进的10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均为广州市之外,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南,以及广东佛山、汕头等地。
与此同时,中达安、棕榈股份等广州本土上市公司则“远嫁”外地国资,并将注册地迁出广州。
曾遭遇“踩雷”经历
大举“入主”A股公司的背后,广州国资有着自己的“冲动”。
2022年,广州地方国企资产总额突破6万亿元,为副省级以下的地市“一哥”。广州市国资委明确提出,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强化“大国资意识”,构建“大国资生态”,加快推进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大国资战略”。
《广州市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十四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国企控股上市公司达到45家。
截至2022年底,广州全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A+H)累计为38家。
在连番并购A股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广州国资并非一帆风顺,亦曾遭遇“到嘴的鸭子飞了”甚至“踩雷”的经历。
今年5月,博世科发布“易主”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由广州国资旗下的广州环投变更为宁国国控,宁国市国资委成为公司新实控人。
广州环投于2020年8月通过定增入股博世科,次年又受让原实控人所持股份,成功“入主”博世科。
广州环投进入后,博世科业绩不断恶化。2021年、2022年,博世科一改此前连续盈利的态势,分别大幅亏损5.15亿元、4.49亿元。业绩每况愈下,博世科股价也连番大跌,最后广州环投无奈抽身。
高举并购大旗的广州工控,曾一度接近将杭电股份收入囊中,但最后却以“正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为由,终止了筹划了近一年的收购事项。
据披露,2020年11月,广州工控相关人员与杭电股份相关人员首次洽谈,杭电股份一方提出收购的设想和条件;2021年1月,广州工控方表达了收购意向;2021年4月,杭电股份控股股东永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富春江集团与广州工控签订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此后公司发布了实控人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不过,在此期间发生了内幕信息泄露,相关人员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发生了内幕交易行为。对此,江西证监局对当事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2021年11月24日,杭电股份公告,由于广州工控正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实控人终止向广州工控转让永通控股100%股权。
广州国资“踩雷”一事,发生在跨境通身上。2019年9月,跨境通公告,公司实控人杨建新与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杨建新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将其合计持有的6.55%股份予以转让,并将其合计控制的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5.47%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由此,广州国资将“入主”跨境通。
好景不长。2021年5月,跨境通突然“爆雷”,公司2020年预计盈利从1亿元“变脸”为预亏30多亿元,并被实施*ST退市预警,会计师事务所对财报无法表示意见。债务纠纷、高管跑路等问题接踵而至,股价一路大跌。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仍持有跨境通8.47%的股份,深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