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市、制造强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的深圳,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8月2日,围绕“推动深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领导与委员面对面“一起来商量”。
为了让这场商量更有针对性、质量更高,今年4月开始,深圳市政协启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联得装备、宝德科技、大族激光、中兴通讯、联赢激光、邦彦技术等10余家重点制造业企业、深入界别群众开展实地调研,召开6场座谈会,包括市、区政协委员、调研组成员、市发改委、工信局、科创委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等,累计280余人次参加调研,深度探讨深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经过多轮次的调研和论证,调研组最终形成8000余字的专题调研报告,提出12个方面具体建议,从高端化提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角度,提出推动深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当天的面对面“商量”中,委员、专家们踊跃发言,力求以更多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建言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深圳制造业优势强后劲足
深圳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市、制造强市,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万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55万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达1.04万亿元,同比增长4.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1%,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1%。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1730.62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智能网联汽车(46.1%)、新能源(16.1%)两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绿色低碳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但调研组调研发现,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深圳制造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仍存在科技体制改革不够深入、智能化转型缺少标准化产品及解决方案、能耗管理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仍需深入推进。
科技创新需“企业出题、专家选题、社会答题”
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国瑞协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松容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要重构深圳科技计划体系,将科技研发资金主要投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支持战略性前瞻性科研项目,围绕制约深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开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攻坚。
侯松容提出,要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面向产业实际需求,前瞻布局关键技术,做到“企业出题、专家选题、社会答题”。
他还建议,加快建立制造业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加强制造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各方的协同创新,形成制造业创新协作网络,共享创新资源和成果,提升制造业创新的效率和质量。
建共享工厂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委员们调研发现,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没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空间。其根本原因在于今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的变化和更迭多且速度快,制造业企业要跟上产业发展变化的节奏,则需不停地进行制造规划调整和成本投入,导致运营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为了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轻装上阵,宝安区政协委员、香港德昌电机集团中国事务总裁助理冯士洲建议,可汇集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生产线等制造资源,探索建设若干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共性制造需求的共享工厂,通过以租代售、按需使用原则,努力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灵活多样且成本低廉的共享制造服务,让中小企业不独立开办工厂,走“轻资产”的组织模式。
同时,他也建议,政府可以支持建立制造业产业园,以批量方式接收企业生产制造需求,中小制造企业将制造环节集中化处理或者进行外包,实现更加合理地调配社会资源,也可大大减轻目前制造企业的压力。
提供低门槛服务“护送”中小企业进入智能化发展快车道
“制造业智能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惊险一跃,只有转型成功,制造企业才能拥抱数字发展新时代,才能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
市政协委员、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联合创始人邓文俊表示,调研发现,当前深圳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普遍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存活寿命普遍不长,通常需要集中力量建立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需要实打实的规划设计和软硬件投入,并开展持续升级维护和专门专业的服务支持,数字化建设面临前期投入大与回报周期长、回报风险高的现实矛盾。同时,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大多专注于细分市场,智能化转型面临需求特殊性强与个性化方案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实矛盾。
如何破解这些矛盾、痛点,护送中小企业进入智能化发展快车道呢?邓文俊认为,应该提供低门槛服务,确保数字化转型便利可及。他建议,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借鉴市工信局指导建设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经验,推广SaaS、低代码、小程序等轻量化应用,鼓励云化、模块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成本可控、方便好用的数字化转型便利店。同时,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借鉴创新券、消费券发行经验,探索通过集中采选等方式,以量换价,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软件服务包,并探索发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券,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
邓文俊还提出,应该强化全流程赋能,确保数字化转型精准可用。如建立智囊团,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数字规划咨询服务;建立方案池,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数字化转型方案池,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针对细分行业推出有针对性产品和解决方案,强化标杆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
以AI大模型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认为,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面临着缺少标准化产品及解决方案、芯片核心技术有待攻克、工业数据资源及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等挑战。
陈宁建议,要鼓励支持制造业大模型数据治理和算法技术攻关。他认为,要打造出可面向实战应用的制造业大模型,需要打好数据基础和算法基础两个基础,因此建议政府牵头,首先是加强制造业数据治理工作,建立统一数据模型,确保各部门使用数据符合标准模型,减少数据冗余和误差;其次是加强算法技术攻关,一方面扶持本土多模态大模型发展,另一方面加强配套平台和工具的打造,降低大模型相关算法的开发门槛。
陈宁还建议,鼓励支持建设基于国产芯片工艺的大模型推理算力平台。“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需要经历两个环节:训练和推理。当前行业内对大模型的关注点放在训练环节上,而忽视了与应用端联系更紧密的推理环节,因此建议建设基于国产芯片工艺的大模型推理算力平台,让大模型能够为制造业各类终端赋能。一是大力推动边缘大模型推理芯片的研发和应用,让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克服时延和精准性的难题,切实为制造业的各类场景服务。二是加强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努力在深圳率先实现芯片全流程国产化的目标,打造自主智能计算生态。”陈宁说。
构建深圳制造业“绿色人才”新高地
绿色化转型,对于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委员们调研发现,不少企业在绿色化发展上仅以满足环评要求为原则,究其原因,是因为生产、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绿色化改造均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由于当前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侯松容建议,要研究出台财税、投资、土地等优惠政策,对绿色制造园区和企业给予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政策激励,探索将绿色制造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的路径方式,积极营造有利于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政策环境。
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需要大量“绿色人才”。在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璇看来,为满足制造业绿色发展需要,深圳应借鉴国际标准与经验,结合中国及深圳实际,组织起草“制造业绿色技能、绿色职位”清单,建立制造业绿色人才深圳标准及认证体系。此外,她还建议加强“深圳雇主品牌”建设,构建深圳制造业“绿色人才”新高地。
“目前,深圳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有影响力的‘雇主品牌’联盟,‘深圳制造业雇主品牌’覆盖面不广,影响力有待提升。”周璇说,深圳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势头良好,“绿色人才”需求高涨,建议通过建立“绿色人才”标准,推广“深圳雇主品牌”,于全球招贤纳士,充分发挥大湾区携手合作优势,建成深圳“绿色人才”新高地,更好助力深圳制造业绿色化发展。
(市政协供图)
(原标题《如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市领导和政协委员面对面“一起来商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