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齐萌 葛爱峰 广州报道
【资料图】
近日,记者从多方获悉,腾讯音乐旗下QQ音乐已经叫停“TME数字藏品”业务,原团队部分成员已内部调岗。11月17日,《华夏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致函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腾讯音乐娱乐(深圳)有限公司,但截至发稿,未收到正式回复。
据了解,2022年下半年来,腾讯系数字藏品已先后关停,7月1日腾讯新闻暂停发售数字藏品,8月16日腾讯幻核正式发布数字藏品清退公告。
对此,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腾讯之所以叫停“TME数字藏品”业务,“一是当前我国对数字藏品的产权立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数字藏品平台关闭是为了规避合规风险;二是我国注重数字藏品的艺术价值,而在金融属性上并不支持,但有买卖就难免出现一些价格泡沫,从而衍生出一些金融风险,当前数字藏品市场本身已经进入一轮熊市;三是这个业务本身是探索业务,随着虚拟货币热度的下降,数字藏品的关注度也在锐减,对于平台来说,小业务量让相关业务成为‘鸡肋’。”
腾讯系数字藏品先后关停
据了解,TME数字藏品业务是TME在2021年8月推出的数字藏品平台,8月初在QQ音乐应用中预热,是国内首个将NFT定义为“数字藏品”,且以音乐唱片为NFT表现形式的主流平台。
去年8月15日,QQ音乐正式发售第一期数字藏品——胡彦斌《和尚》20周年纪念版黑胶唱片,该藏品包含了20年前未公开的该曲的DEMO版本,限量2001张,但数据显示超8万人参与了此次抢购。之后,平台又相继发行包括罗大佑、腾格尔在内的多位音乐人的数字藏品。
然而,今年6月30日以来,TME数字藏品再未发售新品,8月QQ音乐开始隐藏TME数字藏品入口,引起了不少用户的恐慌,纷纷在社区要求退款。但截至目前TME数字藏品一直未正式公布旗下数字藏品处理方式。
同时,据了解,TME数字藏品平台承诺365天可进行转赠,但《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当打开持有满365天数字藏品的转移功能时,只出现“服务升级中,请耐心等候”的字样,转赠的功能疑似已跳票。
对此,盘和林认为:“当前数字藏品的交易有些还要依托平台,但实际上,很多数字藏品品牌在创立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不准数字藏品进入二级市场买卖,所以,很多平台可能并没有预留二次转让的接口,个人认为,未来还是要保留一个入口,为已经发行的数字藏品赠予等流转行为保留一个渠道。”
就上述信息,《华夏时报》记者于11月17日致函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腾讯音乐娱乐(深圳)有限公司,但截至发稿,未收到正式回复。
实际上,腾讯旗下的数字藏品业务除“TME数字藏品”被叫停外,其他数字藏品也已先后关停,据记者查询,7月1日腾讯新闻暂停发售数字藏品,8月16日腾讯幻核正式发布数字藏品清退公告,用户可自行选择保留数字藏品或原价退款。
在盘和林看来,腾讯叫停了数字藏品业务,主要是合规、价格泡沫及热度衰退三大原因造成的。“数字藏品平台关闭是为了规避合规风险,而且当前数字藏品市场本身已经进入一轮熊市,随着虚拟货币热度的下降,数字藏品的关注度也在锐减,对于平台来说,小业务量让相关业务成为‘鸡肋’。”
数字藏品权属立法尚未明确
数字藏品是中国本土化的NFT,去除了NFT的代币属性。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数字藏品的关注度爆发式增长,各平台、创作者、IP方纷纷布局入场,蚂蚁、腾讯等品牌推出多样化的应用,百度、小米、京东、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等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布局,相继发布自己的数字藏品。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8月,QQ音乐发行胡彦斌《和尚》20周年纪念黑胶NFT,开创了国内主流音乐平台发行数字藏品的先河;同年11月,央视动漫联合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了两款3D数字藏品——小龙女和哪吒;同年12月,新华社联合腾讯通过区块链NFT技术上线免费数字藏品,精选了2021年新闻摄影报道,是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2022年1月,周杰伦与好友合办潮牌PHANTACi联合元宇宙平台Ezek限量发行PhantaBear NFT 10000份;同月,哔哩哔哩首发的数字艺术头像“鸽德”正式公开发售;同年2月,由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在nWayPlay平台发售;同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原创IP数字藏品——3D版“虎娃”。以上产品均上线即售罄,受到年轻人追捧。
然而,这些一推出就被“秒光”的数字藏品,背后存在了哪些问题?盘和林认为:“目前数字藏品最大的难点痛点,在于我们对于数字藏品的权属立法尚未明确,而数字藏品平台并没有赋予数字藏品产权属性的能力,没有明确的权属,就很难形成交易;其次,数字藏品也存在原创保护的难题,NFT只是打上了防伪标签,但并不能保证数字藏品不被其他作者抄袭;再者,数字藏品需要依托可信度高的区块链平台,此类平台国内尚未形成。”
对此,盘和林建议,数字藏品首先要解决权属问题,其次要抛开金融属性,“数字藏品的价值应该来自于文化作品的艺术性和商业性,而不应该来自于稀缺性。多元文化认同下,亚文化群体分支愈加丰富,而数字藏品是这些文化群体抒发喜好的最好渠道,必然会有人认同数字藏品的艺术价值,或者认同数字藏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所以数字藏品未来有需求,但当前时机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