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 胡立彪
据媒体报道,安徽黄山风景区日前上线“先游后付”,旅客可以零元预订景区门票、索道票等,先游后付、不用不付,灵活安排时间和行程。业内人士指出,“先游后付”是旅游业的一种创新,试图破解目前游客、旅行社、目的地之间的信任危机,从而倒逼景区和商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景区客流量和收入增长,是双赢之举。
在传统旅游消费“先付后游”模式下,游客需提前订好车(机)票、景点门票、酒店,并预付费用,若因故改变行程,则要办理各环节退改手续,往往还要付出一定的扣费成本。而“先游后付”模式将付费环节后置,把主动权转移到游客手里,从根本上解决了退改难、被扣费等问题。
“先游后付”是旅游业“以游客为中心”经营理念的具体呈示,是一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事实上,在黄山风景区之前,已有不少地方和市场主体在进行这种改革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8年11月,在线旅游平台驴妈妈与一些旅游供应商合作,推出“先出游、后付款”旅游产品。2019年3月,广西桂林成立“先游后付”诚信联盟;同年4月,山东省首家“先游后付”诚信联盟在日照成立。
长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景区“宰客”等负面事件不断,存在严重的“门票依赖症”,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旅游相关企业和旅游目的地进行改革探索,可视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破冰之举,其呼应需求端解决退订、改期、退款等痛点、难点和改善期待,形成更有力的市场促销,在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塑造上获取主动。同时,这也是更好地整合供给端资源,围绕目的地建设、流程重塑和产品开发,努力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的尝试。
“先游后付”创新实践也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021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向信用状况良好的消费者提供“先用后付”“先游后付”、减免押金等便捷消费服务,形成促进信用消费的相关政策。同时,鼓励和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在文化和旅游消费领域打造一批品牌化、明星级的信用应用产品与服务,优化消费体验,推动形成信用品牌培育机制。
“先游后付”的本质信用游,其实现的关键在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以前旅游业普遍采取“先付后游”模式,主要原因是商家与游客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征信机制日益完善,失信惩戒制约措施执行到位,“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已经形成。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游客“先游后付”的逃单风险可控,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文化和旅游部的相关报告显示,提供“先游后付”、不用不付的旅游产品,复购率更高、回头客更多,消费者满意度也得以有效提升。
“先游后付”是一道诚信考题,需要所有相关者用心应考。需求方、供给方、平台方、监管方等均需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旅游供应链环境,形成彼此信任、相互监督、协同发展的旅游产业共同体。只有大家共同前进,实现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和利益共享,才能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