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2022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失去了1000亿的票房。”

刚结束不久的第四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发出感叹。他计算,如果没有疫情,在2019年640亿票房不增长的情况下,这三年应当有1900亿票房。但2020年票房仅203亿、2021年470亿,截至发稿2022年票房不足300亿,三年票房相加尚不足900亿。

目光放回2022年,相比历史年票房最高的2019年,2022年的票房也缩水了一半以上。数量同样减少近一半的还有国内重要的电影节展。2022年,原定于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10月举办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均宣布延期,前者是中国唯一国际A类电影节,后者与知名导演贾樟柯关联紧密。


(资料图片)

两场重要电影节暂停举办,但并未影响从业者在其他电影节展、行业论坛上抓住机会就行业困境发声。把电影拍出来,把观众带回影院,是电影节上时常出现的关键话题,成为本年度电影从业者的呼吁和诉求。

不躺平,拍出来

“最大的问题是影片供给不足,而且这个问题会长期存在。”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投融资峰会上,华夏电影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指出,今年6月份开机的院线电影只有六部,7月份开机的是七部,立项备案数量同比、环比都在下降。

这句分析体现出了疫情三年来的话题转变。2021年的行业议题集中在档期、将院线电影均衡分配,讨论的是“如何切蛋糕”的问题;而到了2022年,电影行业更关注的则是“先把蛋糕做出来”。

作为主要的电影内容生产组织者,电影公司的动向在关键时刻备受瞩目。电影公司也纷纷在电影节上表达创作决心、交出内容储备片单。

8月初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华谊兄弟CEO王中磊谈到公司近期动向表示,尽管近三年来电影人很困难,“但我们不会躺平,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完成新的十年”。随后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也对此表示认同,称电影人从来没有躺平,要拿出有分量的作品。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拿出了公司项目数量,称公司不同阶段运作的电影达到70部左右,希望正常情况下每年有15至20部影片推向市场。今年他也多个场合强调,公司有几十部动画电影在规划之中。

无独有偶,11月第3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阿里影业、猫眼娱乐和万达电影分别举办片单发布会,项目数量分别为16部、15部和10部。三家公司不约而同展示了“多元类型”影片,涵盖悬疑、动作、爱情、喜剧、运动等。其中万达电影的《想见你》已于12月24日上映,猫眼娱乐的《满江红》已定档2023年春节。

制片公司努力增加内容储备。但对于电影项目而言,疫情下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不易。无论是光线传媒、博纳影业、万达电影等老牌影企,还是阿里影业、猫眼娱乐等互联网公司,片单上都有积压项目。

内容储备不足的背景下,“拍出来”三个字也在电影节创投活动上更加重要。从北影节创投到金鸡创投大会再到年末的海影节,项目应当如何落地,成为评委们提出意见的关键。

以资金问题为例。创投评委会在影片成本方面更加谨慎。北影节创投现场,评委一致要求多个项目再“降一降成本”,哪怕影片只有50万的资金缺口。金鸡创投大会现场也有评委直言某项目已经跑过好几个创投:“应该已经开拍了,而不是通过创投骗钱。”拿下海影节创投首奖的剧本《游龙》的故事也不例外,几位评委提示可以对时间设定进行调整,节省拍摄成本。

2022金鸡创投大会评委管虎曾表示:现在导演们“必须坚持个人表达,不顾其他的这种劲儿少了”,反而更加顾及项目存活率、更希望电影能拍出来。“我认为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是件好事。”

把观众带回影院

“拍出来”着眼于未来。但对行业下游而言,“活下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发稿,2022年度观影人次7.04亿,同比去年的11.67亿下滑约40%,比2019年的17.28亿下滑了约59%。缺少了观众,电影院纷纷尝试开展多样化业务,包括脱口秀、相声、剧本杀、午睡服务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影院生存问题。

观众回归影院,是电影人的共同心愿。这一愿望在年末的海影节显得最为强烈。

开幕片《保你平安》总制片人陈祉希在影片映后活动表示,过去三年间观众正在离影院观影越来越远。随后新丽电影CEO李宁也发出了“想办法让中国观众回到影院”的呼吁,制片人张宇也表示,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活下去,让市场有片子,让观众重新走回电影院”。

有志于商业电影的青年创作者也更乐意考虑如何面对观众。海影节创投剧本项目路演现场,《入海寻荷》编剧崔雪滢确定自己的剧本是“面向主流市场、在院线竞争的类型片”。评委也表示从陈述中听出了项目方的核心诉求: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

在两次影院遭遇“片荒”大规模暂停营业时期,首先投入市场的都是引进片:4月的《坏蛋联盟》、6月初的《侏罗纪世界3》、12月的《阿凡达:水之道》,尽管作用有限,都在票房降至冰点时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市场回暖。

但由于票房表现不及预期,进口电影到底合不合观众胃口多次被讨论。最近一次就是于冬在海影节的发言,称“好莱坞电影不符合中国人观影习惯,我们更希望银幕上看到中国人的故事和中国人的情感”。随后,#于冬说阿凡达2不适合中国观众# 冲上微博热搜,但立刻有网友评论表示“别代表我”并获得大量点赞。

此外,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回归影院还有一道不得不跨过的门槛:票价。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发稿2022年平均票价42元,同比2021年的40.2元上涨约4.5%。

舆论场上对“高票价”的争论几乎贯穿2022年全年。最早因票价引起争论的是春节档,平均52.7元的票价比去年同期上涨8%,影片总体口碑却远不如去年,观影人次下滑近三分之一。年末《阿凡达:水之道》上映时,一线城市个别高规格影厅超300元的“天价电影票”又引发热议。尽管掀起不少声浪,但票价问题从未在电影节场合被广泛讨论。

什么电影、多少部电影才能把流失掉观众带回影院?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内地电影行业在2023年亟需解决的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