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长江——三峡集团推动绿色发展观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沙江畔,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里灯火通明,最后一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进入投产冲刺阶段,届时将源源不断产生“绿色电能”。
从一座座水电站到一艘艘电动游轮再到一个个污水处理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与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全面部署。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将坚持在聚焦主责主业中做强做优做大、在推动绿色发展中迈向世界一流,努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驱动 助推绿色发展
党的二十大开幕后的第二天,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地下厂房项目部副主任段兴平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现场。电站于12月下旬全面投产,段兴平和同事们正在有序进行地下厂房项目的收尾工作。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多项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第一,共安装16台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截至11月5日,已有15台机组投产,运行稳定、指标优良,已累计向华东地区输送清洁电能超过490亿千瓦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充满信心。” 段兴平说。
以绿电点亮万家灯火的同时,三峡集团还以绿电驱动绿色交通,统筹推进“电化长江”“氢化长江”“气化长江”,成功建造全球载电量最大纯电动游轮,积极开展电动重卡、充电桩等新业务布局。
湖北宜昌港汽客运站里,游客排着长队,准备登上长江三峡1号游轮赏景。这个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游轮,是由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与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共同投资建造,它利用清洁水电驱动,一次充电可续航100公里,主要在宜昌两坝一峡、长江夜游、三峡升船机等旅游航线运行。
自今年3月首航以来,长江三峡1号游轮接待游客9万多人,航行里程约4500公里左右,累计充电60万度,相当于节省柴油130吨。“未来,我们将以长江三峡1号建造运营为起点,推动长江船舶绿色智能化,为交通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目标贡献三峡力量。”长江电力三峡电能技术管理部副主任蒋卓宇说。
系统治理 深耕污染防治
江西九江的双溪公园里,游鱼戏水,蜻蜓飞舞。入园的市民一定想不到,这座生态公园底下“藏”着一座污水处理厂。
得益于地下全封闭微负压设备及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物除臭方法,九江两河污水处理厂里无异味、无噪音,污水臭气在悄无声息中完成达标排放,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而在安徽省六安市城区东北角的苏大堰湿地公园,则采用近自然的生态方式对城区三座主要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一步净化改善,用以削减入河污染物,还利用污泥消化产物作为花海的营养土,解决污泥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地上造绿、地下治污,污泥变花海,废弃物转化成沼渣、沼气、毛油……近年来,三峡集团组建长江环保集团等五大平台,完成从试点先行、拓展合作、全面铺开到高质量发展的迭代升级,共抓长江大保护打开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三峡集团九江三峡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宇洛说:“两河污水处理厂以污水处理为核心,融入环境教育、智慧管控、生态公园等多项功能,形成了‘一厂两中心’的生态公园综合体。我们会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力争将它打造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展示的新名片。”
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安徽区域副总工程师陈凤梅表示,下一步将努力实现生态农业、示范农业、观光农业三大板块的联动,把生态产品的价值转换落到实处。
生生不息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湖北宜昌黄柏河边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流水苗种培育车间的近百个蓝色苗种培育池里,装满了体长十多厘米的中华鲟,有的在水里欢快地游动,有的不时把脑袋探出水面,有的静静地躺在水底一动不动。它们是今年9月底孵化的中华鲟宝宝,到明年4月,这批中华鲟宝宝将长到三十厘米左右。届时,它们将回到祖辈们生活的地方——长江。
中华鲟研究所党总支书记介绍说,持续四十载攻坚克难,中华鲟首次全人工繁育及放流、首次人工合成催产剂催产、首次大规格苗种培育、首次全人工子二代繁育、首次单雌性繁殖、首次破译中华鲟全基因组信息、建立中华鲟种质和遗传精准管理体系,都在三峡集团的不断探索下取得了成功。自1984年起,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近530万尾,为补充中华鲟种群资源、实现中华鲟可持续繁衍生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三峡集团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同步建设美丽工程、美丽坝区、美丽库区,不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珙桐、连香树、马褂木在阳光下自由生长,疏花水柏枝伸出纤细的枝条在风中晃动它的种子,红豆杉、三尖杉、紫楠等植物正在结果,三峡大坝右岸的长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成片的苗木分类摆放在道路两侧,每年它们中的一部分都将回归野外,推动该植物的种群恢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现在,我们已迁地保护三峡濒危珍稀特有资源性植物1300余种2.9万余株。未来,我们将利用培育出的植物,继续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为长江两岸留住绿色和希望贡献三峡力量。”黄桂云说。
(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