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盛经济学家奥尼尔把世界四大新兴经济体巴俄印中的英文首字母拼在一起,提出BRIC。金砖四国作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个新概念首次进入人们视野。

从一个富有前瞻性的学术概念演变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合作机制,金砖发展史上有四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一是2006年9月,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四国外长举行首次会晤,拉开金砖国家合作序幕。


(资料图片)

二是2009年6月,金砖四国首次峰会在俄罗斯举行,金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三是2010年12月,南非加入金砖合作机制,金砖四国(BRICs)升级为金砖国家(BRICS)。

四是2015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落户上海,正式开始运行。

“金砖”的发展,刷新了世界经济版图。根据英国经济研究机构橡果宏观咨询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31.5%,超过七国集团(G7)的30.7%。如果扩员,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所占分量将进一步上升。

“金砖”的发展,代表了“全球南方”的未来。上世纪40年代,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躲避二战战火,辗转流亡到巴西。巴西和平安宁的景象,令茨威格看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希望,写下畅销至今的《巴西:未来之国》。如今看,茨威格的论断并未过时,不仅适用于巴西等金砖国家,也适用于崛起的“全球南方”群体。

“金砖”的发展,也引发了西方的焦虑。在乌克兰危机中,金砖国家拒绝随美起舞,表现出战略自主,令西方担忧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将受到进一步挑战。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近50个国家排队加入金砖大家庭,40国领导人确认参会,将这届金砖峰会的热度提前拉满。

伍姐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所长王友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中心主任徐飞彪、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许文鸿,解读本届金砖峰会。

徐飞彪:南非将峰会主题定为“金砖国家与非洲:促进相互加速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多边主义的伙伴关系”,并将金砖与非洲合作、教育与技能、绿色转型与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以及多边主义改革等列为优先议题。可以看出,本届峰会以发展为主线,并彰显鲜明的非洲色彩。

本届峰会有三大特点:一是疫情以来的首次线下峰会。此前三年都是线上峰会;二是金砖“扩员时代”的首次峰会。本届峰会是在去年北京峰会做出的扩员安排基础上召开的。此外,这届峰会还是在乌克兰危机陷入僵局、美国对华打压全面升级、世界经济下行的敏感期召开的会议,因此受到国际社会极大关注,热度大幅超越G7广岛峰会。

王友明:首先是规模大。南非金砖峰会是金砖合作机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参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达到历史之最。第二是非洲色彩浓厚。非洲议程、非洲诉求和非洲利益一直是金砖国家关注的重点,本届峰会的主办国南非更是直接把非洲写进了会议主题,当然这也得到了其他成员国的一致赞同。第三是扩员问题受到空前关注。去年的“金砖中国年”就扩员问题达成共识,本届峰会将就扩员标准、程序、规则等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和协商。

徐飞彪:当今世界乱象丛生,背后重要原因是美国霸权走向衰落,美国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像以前那样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反而为了维护霸权肆意破坏国际规则。

旧的国际秩序正在崩塌,而新秩序尚未建立。在这个混乱的过渡期,“金砖”的发展,为不确定的世界带来确定性,是当今世界的一股清流。

一方面,金砖国家坚决捍卫自由开放的世界秩序,捍卫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为基石的国际体系,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倡导平等协商、包容开放、多元互鉴、相互尊重的新型国际关系,金砖机制所有决定和倡议都是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达成的。

王友明:在国际秩序大变动、大动荡时代,金砖主张和金砖声音显得格外重要。西方忙于搞阵营对抗,急于维护以盟友为支撑、以主宰世界为目标的霸权体系,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追求的是公平、公正和平衡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新架构;追求的是与自己经济体量相称的国际权力体系。

可以说,金砖国家和美西方集团两种不同的思路,代表了后疫情时代两种不同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走向。

许文鸿:金砖合作机制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一条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的合作发展道路。“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合作建设代表自身利益的多边机制和组织,携手争取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金砖合作机制不仅意味着国际政治生活的多极化,同时也意味着应对国际挑战的多样化。

王友明:金砖合作机制本身的角色定位具有吸引力。金砖合作机制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合作平台,特点是包容开放和合作共赢,与美西方排他性对抗性的小圈子有本质区别。金砖机制不是国际秩序的推翻者而是推动者,它的初心在于“三不”——不另起炉灶、不与西方搞阵营对抗、不想取代谁。

金砖合作机制为成员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目共睹。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的份额改革中,金砖国家抱团取暖、相互联动,提高了在IMF的代表权,当时的金砖四国的份额都进入了前十位。这个靠单打独斗是做不到的。还有一个例子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不久,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就紧急发放100亿美元贷款,帮助成员国抗疫。这是其他多边金融机构做不到的。

徐飞彪:金砖合作机制尽管还非常年轻,但其生命力已得到证明。多国想加入金砖大家庭,一是因为对现有秩序不满。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现有国际秩序是美西方主导、为美西方利益服务的,并没有体现联合国宪章精神,也没有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二是希望促进自身发展。很多国家认为,基于“华盛顿共识”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多年来既没有防住金融危机,也没有解决各国的发展问题。而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G7,中国更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者。加入“金砖”,对经济发展有利。

三是希望参与全球治理。“金砖”是一种基于新型国际关系的机制,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平台。加入“金砖”,有助于在全球发声发力,提供解决方案,促进公平公正解决全球问题。

徐飞彪:西方对“金砖”的看法经历了几次变化。“金砖”成立之初,西方抱着一种旁观者、俯视者的心态,将其当作一种新奇的世界经济现象。

随着金砖国家快速发展,西方感受到竞争压力,开始密切关注金砖国家的一举一动,西方政府及智库的研究讨论开始增多,警惕之心增强。

当金砖各国发展出现波折,尤其南非、俄罗斯、巴西的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对“金砖”唱衰、唱空者增多,“金砖失色论”“金砖崩溃论”流行。

近些年,金砖合作机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美西方视“金砖”为中俄等新兴大国用以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平台和工具,宣称“金砖”是“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对“金砖”又由唱衰转变为恐慌、抗拒。

一方面,西方动用宣传、外交等资源,对金砖国家整体以及中俄进行围堵打压;另一方面,对印度、巴西、南非进行拉拢,企图从内部分化瓦解“金砖”,孤立中俄。

王友明:“金砖”风生水起,西方是真慌了。不管是西方国家驻华使馆、驻南非使馆也好,还是西方学者也好,都在四处打听到底是哪些国家要加入金砖合作机制,这是以往没有过的现象。

西方为什么这么慌呢?

首先,西方担心金砖合作机制染上“反西方”色彩。金砖成员国中的中国和俄罗斯,分别被美国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和严重威胁,均遭受美国制裁打压。美国眼里的反美国家,比如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都有意加入金砖大家庭。今年6月金砖国家外长在开普敦举行会晤,以“金砖之友”的名义邀请了金砖成员国之外的十多个国家代表与会,伊朗和古巴代表现场参会。

二是担心金砖国家扩员削弱美元霸权。目前金砖机制已经包含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大国,一旦沙特、伊朗、阿联酋、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加入金砖机制,世界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的可能性将大增。

三是担心西方阵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青睐金砖。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表态想参加这届金砖峰会,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有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沙特也表达了加入金砖的意愿。沙特和美国本就矛盾重重,如果沙特再加入"金砖"的话,对美国的盟友体系不啻为重大打击。

徐飞彪:“去美元化”是个大趋势。尤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西方对俄罗斯政府和私人的外汇资产进行单方面扣压、冻结、没收,打破人类社会百年惯例和禁忌,令全球各国对美元的安全感急剧下滑,对持有美元的信心和意愿大幅下降。再加上疫情以来,美国货币政策大起大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发展中国家深陷债务困境,更加坚定了“去美元化”的决心。

金砖国家早就将金融与货币合作纳入合作框架,迄今已有十多年历史。其中,在促进本币交易、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金融机构合理化改革方面,金砖国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近期,俄罗斯、巴西等对开发“金砖货币”热情高涨,但由于这是复杂、高阶的金融合作,实际落地在技术上尚有难度,可以进行先期研究。

王友明:金融合作是本届金砖峰会的热点,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建立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二是对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已有的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金砖国家货币基金组织(BMF),三是建立金砖国家共同货币。前两个方面技术难度并不大,相对比较好操作,但建立共同货币目前难度极大,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许文鸿:金砖五国对“去美元化”的态度和关注重点有所不同。

俄罗斯由于遭受美欧多国联合实施的金融货币制裁,且被踢出SWIFT系统,其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去美元化”最为坚决和激进。俄罗斯持有的美国国债几乎抛售一空,对外经济活动中使用美元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并积极推广自己开发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

巴西因为长期受到殖民影响,对美元霸权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认识比较深。今年1月就任的巴西总统卢拉对建立金砖国家共同货币非常积极,今年以来就“去美元化”多次发声,积极呼吁。印度积极推进本币结算,目的在于把印度卢比发展为国际货币。尽管成效不大,但“去美元化”的态度很明确。

中国和南非的态度相对比较中立,更加注重金砖合作机制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

综合考虑金砖成员国意见,本届峰会主席国南非亚洲及金砖事务特使阿尼尔·苏克拉尔明确表示,此次峰会的议程中没有“去美元化”。美元在未来一段时期将继续成为全球主要货币,这是现实。峰会将重点讨论推进成员国在贸易中使用本币以及建立共同支付系统等议题。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来源:“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