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婷 曹学平 深圳报道


(资料图片)

今年年初,王妍(化名)来到广州一家三甲眼科专科医院看眼病,期间涉及一项磁共振检查(Magnetic Resonance),看诊医生对王妍表示,因该眼科医院缺少MR设备,患者需到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说罢,看诊医生向王妍开具了一张带有一家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名称的检查单,并表示,“这个机构24小时营业,可提前预约,也可直接到现场做检查。”随后,王妍来到检查单上的医疗机构,共缴纳1638元(包含检查费用及增强造影剂费用),顺利完成检查。

随着患者对影像检查和诊断需求的不断上升,以及相关利好政策支持,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近年来稳步发展,个别企业在规模上也逐步形成连锁效应。

日前,江西一脉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脉阳光”)赴港上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统计,2022年,一脉阳光是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科医疗集团。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拥有86个影像中心,覆盖54个县级行政区。公司表示,未来计划继续扩大医学影像中心网络。

报告期内,以医疗机构为主要支付方的医学影像中心服务业务是一脉阳光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达到60%。但公司的年内亏损由2020年的1.2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82亿元。2022年,一脉阳光净亏损1510万元。

对于规模扩张计划及业绩提振措施等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一脉阳光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处于静默期,相关内容以招股书披露为主。”

8年开出86个影像中心

为有效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均质,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第三方影像中心连锁化、规模化的政策,尤其鼓励在县级行政区设立第三方区域影像共享中心。

此后几年间,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在数量上迎来飞速发展,在规模上也形成连锁效应,一脉阳光便是其中一员。

招股书显示,2014年,一脉阳光成立,其积极响应国家提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医疗系统和均衡分布的目标,在国内建立和运营了一个覆盖1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从一、二线城市辐射至54个县级行政区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

自成立之日起,一脉阳光用了8年时间开出86个影像中心,包括7个旗舰型影像中心,24个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42个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以及13个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以形成上述的医学影像中心网络。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医学影像中心网点数目、设备数目、执业影像医生数目、日均检查量及患者支付的费用计算,一脉阳光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同时,一脉阳光也是中国唯一一家为整个医学影像产业链提供全面影像服务及价值的医学影像平台运营商及管理者。

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的业务拓展瞄准基层医疗系统(指县级及县级以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其影像中心设立的重点区域。

在一脉阳光看来,基层医疗系统的医学影像设备分布不均。出于对成本及收入的考虑,大部分基层医疗系统的医疗机构仍未能配置或仅配置有限数量的先进医学影像设备,难以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其次,基层医疗系统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不足,缺乏有能力的影像医生或技师。再有,基层医疗系统的医学影像设备利用率低,特别是一些高端、功能复杂的先进影像设备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医疗系统的影像服务能力薄弱,诊疗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大部分患者需前往大型公立医院进行诊疗,造成大型公立医院的影像科室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检查排队时间较长,难以进行有效的患者分流。

因此,一脉阳光表示,未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医学影像中心网络,会策略性地选择医疗资源相对不平衡的地区进行优先投资和资源整合,特别是在江西、湖北、福建、河南等省份中具有政策和合作伙伴支持、未被完全开发且具有潜力的地区,进行投资建设或考虑收购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收入计算,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亿元增至2022年的23亿元,预期于2030年达到189亿元,2022年~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0.1%。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市场资源丰富,但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存在多项进入壁垒。其中,医学影像中心开业前必须按照《医疗机构管理规定》取得《执业许可证》,这是医学影像中心最基本的资质要求。医学影像中心配置大型医疗设备、从事影像检查及诊断的,还应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等运营资质。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披露,截至5月5日,中国仅有155张有效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许可证,且仅涉及约70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显示,按上述截至同日,一脉阳光持有的许可证数量在中国所有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运营商中排名第一。

重资产掣肘盈利

在市场资源和牌照壁垒方面取得一定突破后,运营能力对医学影像中心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的服务模式为在公司的影像中心网络投入影像设备,引入专业团队,建立标准化运营管理(SOP)体系和人员培训体系等,通过自有自营管理的影像中心以及向其他影像中心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快速拓展业务,建立规模优势。

报告期内,一脉阳光主要通过影像中心服务、影像赋能解决方案、“一脉云”平台服务产生收入。2020年~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5.02亿元、5.92亿元、7.84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5.1%;毛利分别为1.57亿元、1.75亿元、2.3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2.9%。

其中,公司来自影像中心业务的收入由2020年的3.4亿元增至2022年的4.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1%,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均保持在60%以上。

招股书显示,一脉阳光提供的影像中心服务商业模式为建立旗舰型影像中心、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运营管理型影像中心。当中,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的开办地点以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为主,在相关区域内依托一家或多家公/私立医疗机构,向后者销售医学影像检查和诊断等服务。

一脉阳光表示,公司大部分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预期在开业后第一年内,可录得第一次正月度净利润以实现收支平衡。因此,新影像中心开业的数量已经并可能继续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招股书数据也显示,区域共享型影像中心的收入是撑起一脉阳光影像中心服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专科医联体型影像中心的收入增速也有所加快。2020年~2022年,一脉阳光影像中心业务的毛利率从28.6%持续上升至38%,主要由上述两种业务模式收入和服务量的增长而推高。但一脉阳光也强调,这是在上述两种业务模式的销售成本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效果。

记者注意到,一脉阳光的业务主要涉及成本及开支,包括原材料及贸易医疗设备(为经营业务发生的直接成本和购买原材料的成本);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主要指影像中心服务的医学影像设备的折旧);雇员福利开支。

其中,2020年~2022年,原材料及贸易医疗设备分别占公司收入的28.5%、26.3%、34%;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分别占公司收入的20.7%、21.7%、17.8%;雇员福利开支(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分别占公司收入的25.9%、64.9%、22.9%。

报告期内,设备采购和折旧是一脉阳光最主要的成本,这在于其商业模式背后,众多县级医院出于对成本和收入的考虑未能配置影像设备,而一脉阳光需要投入资金购入设备与医院进行合作。2020年~2022年,公司来自物业、厂房及设备的非流动资产占比均超过60%,截至期末的数额分别为8.35亿元、8.22亿元、7.67亿元(较上年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折旧摊销及出售的金额高于添置金额)。

一脉阳光预期,原材料及贸易医疗设备,物业、厂房和设备折旧的成本将继续成为公司日后最重大的成本及开支,尤其是鉴于公司影像中心网络的持续扩张,公司控制该等成本及开支的能力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2020年~2022年,一脉阳光合计产生净亏损约5.2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