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塑料、溶剂、药物、化妆品等。传统烯烃生产以石油为原料,而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发展煤制烯烃技术意义重大。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近期在煤制烯烃的催化剂研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于5月1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技术,首先是将煤转化为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之后再一步转化为烯烃产品,这一技术的核心是转化用的催化剂。多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催化剂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原料的转化率与产物选择性这两个关键指标往往此消彼长,无法同时兼顾。如何打破瓶颈,实现更高效、精准的化工过程,是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首先提出了合成气催化转化氧化物-沸石(OXZEO)技术,颠覆了国际煤化工领域沿袭90多年的“费托”过程,突破了低碳烯烃的选择性理论极限,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低排放的煤转化新途径,2020年大连化物所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年产千吨烯烃规模的工业性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又历经六年多深入研究和大量实验,于近期破解了原料的高转化率与产物高选择性不可兼顾的瓶颈,研制出二者兼得的高效催化剂,将之前他们研制的催化剂效率提升一倍以上。未来,这一成果在化工生产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和资源安全,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总台央视记者 褚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