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有企业在准备进医保后的材料,可能下月底会有消息。”11月29日,来自药企的一位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记者当天拨打国家医保局电话求证,截至发稿,始终未接通,而更多的药企人士均表示尚不清楚。

据赛柏蓝报道,多家药企人士透露称,今年的医保谈判或开始于12月5日,同时,11月18日,相关药企开始第一轮试谈判工作,目前试谈判已经完成。这与此前定于11月底公布新版的医保药品目录相比,延迟了近半个月。

据悉,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分为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环节,如进展顺利,国家医保局将于11月份公布新版的医保药品目录,明年1月1日落地执行。

酝酿已久的医保谈判

一年一次的医保目录调整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

今年9月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称:“按照《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我局组织力量对2022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药品申报资料进行了初步形式审查。”

名单显示,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共有198个,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共有145个,合计共有343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通知提到,通过形式审查不等于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续还需要按程序开展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环节。

10月16日,国家医保局再发公告称已组织专家对2022年通过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进行了综合评审,目前,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

公告表示:“企业要确保提交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整、真实、可靠,并于2022年11月3日17:00前将纸质版和电子版光盘各1份寄送至国家医保局(以邮戳为准)。”因此,业内普遍认为,本年度医保谈判开始时间或与2021年医保谈判时间(11月9日至11日)接近。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11月15日 消息,现场谈判/竞价环节或将在本月底开展。如今,时间已经过半,尚未有消息放出,《华夏时报》记者多方联系相关企业,对方均表示尚不清楚。记者随后多次拨打国家医保局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专班电话进行确认,始终无人接听。另据药企的知情人士透露,近期有企业在准备进医保后的材料,可能下月底会有消息。

记者查询发现,医保谈判日期并不固定,一般是11—12月进行,为期3天,但延期也有先例。2019年11月,国家医保谈判就是在推迟了三个月之后才正式启动。

国产PD-(L)1竞争白热化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2022年7月1日9时至2022年7月14日17时,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共收到企业申报信息537条,涉及药品(通用名,下同)490个。经审核,343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通过比例为70%。与2021年(474个药品271个通过)相比,申报和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数量都有一定增加。通过率方面,目录外药品比例为60%,目录内药品比例为91%。

在今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中,有30款国产创新药(包括引进)是首次参与国谈,这意味着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速度在加快,其中包括了明星抗癌药PD-(L)1。与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药物不同,PD-(L)1抑制剂作为一种肿瘤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国内已有十四款PD-(L)1单抗获批,分别涉及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誉衡药业、复宏汉霖、康宁杰瑞、基石药业、乐普生物等上市企业。与往年相比,今年参与医保谈判的PD-(L)1的品种数量明显更多。而在适应症高度重合的大背景下,今年PD-(L)1领域的医保谈判或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斯鲁利单抗今年3月底获批,4月份开始在国内正式上市销售,短短三个月内,已经取得近7700万元的销售业绩。基于目前PD-1斯鲁利单抗的适应症仅有一个,公司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参与每一轮的医保国谈。”复宏汉霖首席商务官余诚在此前举行的中报业绩沟通会上说。

值得注意的是,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本次医保谈判中,基石药业的明星产品PD1单抗舒格利单抗、塞利尼索等13款有资格参与医保谈判的国产创新药,却并未参与谈判。对于PD-1单抗等靶点对应适应症范围广的药物,目前维持高价不进医保已成为部分厂商的选择。“舒格利单抗在大陆的商业权益属于辉瑞,具体是他们决策。”基石药业相关负责人回复《华夏时报》记者称。

国谈在即,谁将从PD-(L)1市场中脱颖而出,价格战势必一触而发。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创新药纳入医保集采,虽然价格上被砍去一大截,但带量集采,企业收入有保障,薄利多销,总体利润水平依然能够保持。此外,医保集采是持续性行为,企业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利润增长。

“不过,我国医保基金筹资规模和保障能力仍需加强,‘保基本’是必须坚守的底线,必须牢牢把握住医保基金‘保障基本’的制度定位,重点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邓之东进一步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