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少、利润薄、回款有风险

每年的11月和12月,往往是忙碌的收尾期,不是忙着赶交最后的订单,就是忙着为明年备货。但今年,不少服装纺织工厂有了提前放假的准备。


(相关资料图)

“不少服装厂今年春节放假都准备提前。” 安徽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孟卓告诉第一财经,原因首先是订单少,“有些工厂几乎没订单”;其次是价格低、利润薄,接单开工只能是养活工人,难有盈利;另外是订单收款不确定性增加,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

对于服装纺织这样的传统行业,提早放假或者相对谨慎保守地发展以守住现金流,是当下不少企业应对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方式。

行情下行

受到外需放缓、疫情反复等影响,根据全国的出口和行业数据,纺织服装业行情呈现下行趋势,但并不算冷清。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11月7日公布的数据,在主要市场库存积压、需求下降、订单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10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和环比降幅扩大。但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仍然保持增长。

按人民币计,2022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80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4%,其中纺织品出口8259.5亿元,增长8.4%,服装出口9747.5亿元,增长8.4%。

其中,保暖产品出口量大幅增长、纺织品服装对RCEP成员国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出口额快速上升,显示出中国纺织品服装仍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苏州吴江一家面料制造企业经理李昌春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年订单比去年减少了20%~30%,整体需求量萎缩,产能又过剩,行情差在情理之中。和订单缩水相比,下行趋势下,利润越来越薄才是问题所在。

“现在工厂还在生产,但都是没利润的订单,为了维持工人有工资拿。”廷镁创智(浙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雨兴告诉第一财经,今年的时间也不多了,“主要是挺过去”。

5月3日,南昌伟攀实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车间加工服装。新华社图

11月中上旬的盛泽丝绸化纤指数显示,根据对350家被采价单位反馈的数据监测分析,相关指数大幅下降。其中,化纤总指数收盘于98.26点,与上周相比下跌了0.26,与今年6月中旬的高位更是下降超过4个点。化纤面料价格指数、化学纤维价格以及蚕茧丝绸类产品价格指数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

根据中国绸都网监测的样本企业,市场整体走货速度减缓,产销率略显不平,坯布价格也呈现偏弱走势,库存不断上升。

不过,绸都网副总经理沈剑告诉第一财经,虽然整体市场的需求有所下降,但今年还不太明显,在相关政策宽松化的预期下,企业的信心比上半年更强。

在沈剑看来,今年不少工厂准备提前放假更多是一种普遍的经营心态,考虑到资金回笼困难和利润等问题,企业今年年底接新订单的意愿并不强。

根据盛泽指数,今年3~9月,江浙织机的开机率明显低于过去5年的同期水平。自9月开始回升后,开机率又在11月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根据业内预测,当前上游纺织工厂停工降负的意愿较之前有所增加,因此也不排除印染厂提前放假的可能。当前多数染厂开机率仍在低位,月底仍有再次下降的可能。

寻找商机

在不确定和下行趋势之下,守住现金流是企业活下来的方式。除此之外,中小微企业也在主动寻找新的赛道和商机。

方雨兴这两年就在寻找新的赛道。作为浴袍等家居服外贸制造商,此前因“宅经济”利好而外贸订单暴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面对外贸订单利润薄的挑战,他们正在开发功能性家居服,并积极拥抱像直播这类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纺织服装领域积累了多年,他们在供应链端拥有着快速设计,快速打板、快速打样,快速生产的能力,也试图实现从单纯卖家居服到提供家庭生活全产品解决方案的转变。

方雨兴说,今年公司还以外贸为主,通过这两年在营销和设计团队的投入,明年预计可以实现从外贸到内销的大转变,变成以内销为主的局面。

对于像苏州盛泽这样的纺织重镇,加大向“时尚之都”的转变,并抓住“双碳”的机遇,则是区域探索的重要样本。事实上,在盛泽镇,不少面料企业已经提前尝到了可再生和“双碳”转型的甜头。

主打户外运动产品的江苏罗曼罗兰集团户外新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江南此前告诉第一财经,公司的出口比例高达90%。从2020年开始,在销售额平稳的状态下,公司每年的订单利润都以超过40%的速度增长,而今年的销售预计增长20%,利润则将增长50%。原因就是他们把普通的产品变成了再生产品,又把再生产品做成海洋再生产品、可降解面料以及生物基面料,附加值不断提高。

根据今年9月首次发布的《盛泽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白皮书》,要实现当地纺织产业气候行动目标,盛泽不仅要推进能源消费低碳转型,还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增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培育绿色低碳品牌。在品牌方面,绿色纤维和绿色设计都是低碳品牌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转型的机遇所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