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正在走向世界,国外葡萄酒也瞄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资料图)
云酒头条走访市场发现,不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智利等葡萄酒主产国发力抢夺中国市场,来自中欧、东欧的一些国家,比如塞尔维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的葡萄酒品牌,更是不遗余力地招揽经销商,部分招商政策颇为诱人:
品牌代理价格通常是1万元左右,特殊时候低至两三千元,甚至只需提货1-2箱就可以。相比国内10万级别的经销商政策,这些进口品牌的门槛近乎为零。
进口葡萄酒“抢滩登陆战”硝烟四起,但打法已有不同。
6月,第十三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在烟台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南非、智利、格鲁吉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山东烟台、新疆、甘肃、宁夏、辽宁、吉林等主要产区组团参展。
在本次展会上能够明显看到,面对经销商,中、外葡萄酒政策可谓天差地别。
有国内葡萄酒企业介绍,公司主打产品处于大众消费的核心价格带,约300-360元/件,300件起发,据此推算,其代理门槛也在10万元左右。
西部一葡萄酒品牌表示,其区域代理的年任务为30万元,首单10万元,与前述龙头企业的代理政策基本相同。
相比而言,现场多数进口葡萄酒的门槛更低。格鲁吉亚某葡萄酒品牌在展会期间面向经销商推出体验礼包,原方案总价值3.5万余元,现场签单仅需2980元;加盟方案同样实行低门槛,原方案9.8万元,现场签单仅需9800元。
希腊一酿酒世家在中国建有葡萄酒酒庄,立志打造中国名庄,由于酒庄处于起步阶段,公司没有走传统经销商路线,而是调低门槛积极寻找城市合伙人:首批拿货达到10箱,货值1万元左右即可以获得经销商资格,累计三年销售额达到100万元,即可成为城市合伙人,获赠相应股份。
云酒头条走访市场发现,进口葡萄酒的低价、低门槛,并非只是酒博会期间的促销动作。
义务国际商贸城五区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在该市场内,云酒头条随机走访了两家葡萄酒品牌。
法国波尔多某品牌的负责人给出的经销商政策为:一箱产品180元,只需一次性拿货100箱即可;意大利某葡萄酒品牌给出的经销商政策简单直接:首次拿货2万元即可。
据义乌市进口商会负责人介绍,2022年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788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4316.4亿元,同比增长18%;进口471.6亿元,同比增长93.5%。
而在义乌市进口商品中,酒类占据了40%的比重,其中以葡萄酒为主,还有白兰地、威士忌等,品牌来自世界各地。
“一句话,在义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进口酒门槛降低,并非偶然。
塞尔维亚某葡萄酒品牌负责人李先生坦言,其品牌知名度不高,推广起来比较吃力,但是他对于打开市场充满信心。“我们的政策很好,有酒庄补贴,有政策补贴,哪怕是这款酒进口过来一分钱不赚,我还有钱赚。”
窥一斑而见全豹。
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创领家平台&合效策划创始人韩亮分析,进口葡萄酒之所以大降门槛,原因或来自三方面:
其一,进口门槛低,在欧、美、非以及中亚地区,产区多,小作坊多,甚至几个人众筹一下就可以收购一个酒厂。葡萄酒价格也十分低廉,几乎相当于国内油价;
其二,全球大环境低迷,目前全球都处于经济低迷中,且将持续很长时间,一些小产区的葡萄酒品牌在这种国际竞争环境下,为了生存,只能放弃门槛;
其三,消费市场改变,消费者趋于理性,不再崇洋媚外,10年前的酒局是以进口红酒为主,现在则是酱酒为主打,另外,消费信心不足,不论是企业主,还是个人,对于未来都缺乏信心,造成消费不畅,逼迫B端不得不降低价格。
云酒头条从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了解到,与国外葡萄酒行业相比,中国葡萄酒行业税负过重,无法与之平等竞争。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葡萄酒在我国作为工业品管理,按13%征收增值税,另外还有10%的消费税,国内葡萄酒企业综合税负一般为25%-30%,而国外葡萄酒普遍按农产品征税,综合税负一般低于10%,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还在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海外推广等多个环节进行补贴。
由于综合生产成本较低,外国大量低价葡萄酒进入我国市场,挤占了国内产品市场份额,甚至有不少国内企业不再自己种植葡萄,而是直接采购进口原酒后在国内装瓶销售,国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出现萎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119家,累计完成酿酒总产量21.37万千升,同比下降22.12%;累计完成销售收入91.9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9.88%。
2022年的葡萄酒进口量是32.58万千升,同比下降23.18%;进口额为13.15亿美元,同比下降22.22 %。其中瓶装酒进口量是23.2万千升,同比下降23.20%;瓶装酒进口额为12.15亿美元,同比下降23.27%。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预计,随着外部环境好转,进口葡萄酒总量将逐步回升。
有也内观点认为,随着市场逐步恢复,进口葡萄酒对于中国市场的热情重新高涨,中国葡萄酒要想与之平等对话,首要的就是调整产业定位,保证产业平等主体地位。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建议,将葡萄酒定位为农产品,以接轨国际葡萄酒产业的实际定位,获得在中国市场上的平等主体地位,提高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竞争力。
2022年,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全国人大代表周洪江、姜明通过两会提案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声,呼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扶持力度,实现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稳固产业、创造就业,重塑中国葡萄酒形象,促进中国葡萄酒行业和酿酒葡萄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提交了多份建议,其中一份建议是多措并举提升中国葡萄酒产业市场竞争力。
孙宝国表示,据统计,2022年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20万亩,约带动150万人就业。但受到进口葡萄酒冲击和国内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等多重因素影响,2015年以来国内葡萄酒产销量连年下滑,大量企业亏损倒闭,还造成酿酒葡萄种植面积持续萎缩,相关种植户遭受较大损失,急需采取措施扶持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
为此,孙宝国提出两条建议:
一是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集中力量攻关酿酒葡萄种植机械化问题,降低葡萄酒生产成本,积极筛选和培育适应我国主要产区种植条件的酿酒葡萄优良品种,建立完善的良种苗木三级繁育体系,简化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程序和条件。
二是精准扶持国内葡萄酒产业,取消葡萄酒消费税,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将增值税税率由13%降低到9%,减轻税收负担,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现阶段,由于国情不同、政策不同,中国葡萄酒仍旧不能在平等的条件下与进口葡萄酒竞争。面对进口葡萄酒的“抢滩登陆”,在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再呼吁下,这种不平等现状能否改变,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