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胡立彪

“着力创新消费场景,持续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大力支持实体商业数字化赋能,培育拓展共享消费、定制消费、绿色消费等新领域”“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加大力度支持有实力的电商主体加快发展,加快生活服务业上线上云”……2023年新春以来,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均把培育促进新型消费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专家指出,即时零售、直播带货、在线文娱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满足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契合居民消费升级趋势。而来自消费领域的数据也显示,新型消费的崛起为消费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和新空间,也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各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部署安排今年的经济工作,必然要在新型消费方面着力。

事实上,目前所见各种形式的新型消费并非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它们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伴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普及逐渐扩大其影响力。近些年市场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新型消费的内涵基本未变,大体可以这样定义:由数字信息等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关系所驱动的消费活动。

新型消费并非网络技术的自然产物,其应时出现并成为市场潮流,真正动力之源是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是消费升级的体现,而消费升级则基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现实。过去民众不富裕的时候,消费能力差,这既决定了消费品质不够高,也决定了消费形式相对简单。企业产品和服务只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谈不上高质量,更谈不上个性化。现在不一样了,民众收入增加,有了更高的消费需求,企业还提供过去那种低品质的、同质化的产品显然就不行了,只提供简单的产品而缺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服务和更好体验的消费形式也吃不开了。也正是感觉国内市场产品和服务跟不上趟,前些年有很多消费者把目光转向能够满足他们高品质需求的国外市场,造成大量消费外流。

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当前,消费升级态势明显,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生鲜电商、门店到家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拓展了消费场景;以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为代表的新消费模式则带来全新消费体验;农村电商持续发展推动市场下沉,挖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纵深和腹地,同时还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乡村振兴。

新型消费建立在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关系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往之上,不仅使消费变得更人性化和更有效率,还能倒逼企业创新改革,推进产业升级。新型消费迅速渗透日常生活,大量的消费场景被重塑,消费链条变得越来越短。借助电商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规模,新型消费可以更高效地匹配供需双方,挖掘各地产业集群优势,帮助相关企业迅速恢复生产,进而激活全产业链,形成正向反馈,实现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

新型消费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面对消费市场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要着力加大创新力度,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优化供给,推动打造内容丰富、品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消费供给体系,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