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消息,今天下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建议,进一步加大电力燃料供应保障能力;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


(资料图片)

关于煤炭保供稳价方面,报告建议,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以满足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等对煤炭消费的增长需求。

报告还建议加快推进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严肃性,督促各方落实煤炭保供责任。严格规范合同签订行为,制止各类变相加价、降低兑现热值等非法牟利行为,释放稳定市场价格的强烈信号。加强电煤产运需之间的衔接配合,保障电煤运输畅通。

此外,报告还谈到,要科学设置燃料成本与煤电基准价联动机制,放宽煤电中长期交易价格浮动范围,及时反映和疏导燃料成本变化。建议推进容量保障机制建设,加大有偿调峰补偿力度,弥补煤电企业固定成本回收缺口,进一步提高煤电可持续生存和兜底保供能力。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表示,2022年电煤中长期合同运行整体好于往年,对于保障电煤和电力供应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他也谈到:“2022年上半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超过96%,全年数据尚未发布,从各具体合同的履约情况看,能够达到100%履约的合同占总合同量的比重仍然不高,且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此外,还存在煤质明显下降、价格机制混乱等问题。”

他介绍,对于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增加煤源、公示供需信息等多项措施推动,并多次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推动合同签约;发电企业积极响应,克服疫情影响主动对接。

叶春透露,目前主要发电集团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但距离100%全覆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缺口。“据了解,主要由于部分煤炭企业签约意愿不足,甚至存在观望、等待等侥幸心理,一些提出不合理质价条款难以达成一致、进一步对接沟通较困难。”

按照有关要求,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更加规范统一,并均将“欠一补三”等条款列入合同,同时,考虑小煤矿和用煤量不大的电厂的实际困难,采取了指定代理的方式。

叶春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煤炭、电力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是确保供应、稳定价格的有效手段。同时长协煤比例的提高和高质量兑现,也能很大程度上缓解煤电企业的燃料成本压力。

但他也表示,中长期合同保供稳价“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要达到合同签订的量,还要保证合同签订的质,避免阳奉阴违,确保后续中长期合同的顺畅履约。

叶春谈到,当前在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过程中仍存在不规范、不合理情况。“部分煤矿提出按照3:7甚至1:3搭配市场煤进行捆绑销售,这个情况已经从某个地区蔓延到各个主产煤地区均存在;变相签订‘阴阳合同’,例如虽签订并录入系统的合同按照任务分解量,但线下明确仅按一定比例减量兑现,或虽按照价格区间上限签订合同,但明确提出降低兑现热值且不许进行热值考核等;要求降低硫分、水分、灰分、挥发分等指标要求,并增加奖励条款,在合同兑现时变相加价,达100-150元/吨;部分贸易商流通环节服务费高企,有些代理服务费超过煤价的50%;以及提高预付款比例、设置缴纳押金或保证金等不规范要求。”

他指出,当前正处于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全覆盖“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在进一步推动长协签订工作的同时,加强合同审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签约行为,维护电煤中长期合同的严肃性,才能切实为2023年电煤保供稳价奠定基础。(新浪财经 刘丽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