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这里说的就是中国的轻工业产品。轻工业发展意味着日用消费品的充裕,也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支撑。11月10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近日公布前三季度我国轻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9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3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利润1.05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前8月加快1.5个百分点。轻工行业利润增速逐月上行,盈利持续改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业内分析指出,前三季度我国轻工业规上企业利润超万亿,但面对轻工业产品利润低而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如何加强自主研发,争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轻工业企业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利润增速逐月上行

轻工业其实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工业。

秋冬之际,中国制造的热水袋、热水瓶、光腿神器等畅销欧美、俄罗斯的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这些物品的生产都属于轻工业范畴。和提供生产资料的重工业相比,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是轻工业。简单来说,生产热水瓶的工业是轻工业,生产热水瓶生产工具如机床的是重工业。按照生产所使用原料的不同,轻工业又可分为两大类: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这些话题热搜在数据上体现得更为精准。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本次披露的数据,前三季度,轻工业产销实现稳步恢复,1-9月,轻工十类商品零售额5004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9%,同比增长2.6%。自6月轻工十类商品零售恢复正增长后,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5%左右。出口呈现稳中有增,1-9月,部分轻工商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轻工8种重点商品出口累计出口额3620.1亿美元,同比增长6.6%。投资规模持续扩大,1-9月,除造纸行业外,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具体到轻工业的各大品牌,其实也常为人知。今年8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轻工业二百强企业、中国轻工业科技百强企业、食品五十强企业以及轻工装备五十强企业名单,美的、海尔、格力、茅台、天能、伊利、超威、玖龙、晨鸣、蒙牛等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轻工企业综合得分名列前茅。

虽然近些年经济发展的浪潮涌向了数字经济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但轻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么,轻工业就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基本民生基本生活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和相关物资的基础性行业。”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评价道,“如果轻工业发展不好,国民经济就会瘸腿。”

发展水平领跑全球

在王鹏看来,我国轻工业的发展水平,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轻工业门类、产业链上下游的长度、每年的产值、出口等,在全球都属于领先地位。其中,服装鞋帽,非高精尖性、基础性的小型电子器械以及家具物品等,是我国的强势轻工业门类。这些在前述的热搜话题中也可看出一二。

“在轻工业上,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王鹏分析表示,一来我国有大量的人口资源,劳动力密集;二来中国人民一向拥有勤劳的传统美德,这在轻工业的流水线制作如踩缝纫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三来我国拥有完整的轻工业产业链,由此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优势。

具体到优势门类,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认为,服装工业、家居工业、家用电器工业和食品工业等四大类是我国的优势轻工业门类。“如纺织原料及其纺织制品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且历经多次结构调整升级,在当前应该是全球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机电类产品也是多年来进出口领域最活跃的领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中外企业在竞争中融合发展,提高了竞争力。”他说道。

事实上,我国对轻工业的发展一直没有松懈,不过,近年来轻工业的阵地已集中转向二三线城市。

从轻工业代表城市的变化看,轻工业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1949-1984年,当时发展得较好的是上海等沿海城市。1984-2002年,改革开放期间,又诞生了许多的新轻工业城市,珠三角的中山顺德和南海便是其中代表。2002年至今,在一线城市以金融科技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背景下,轻工业逐步转入二三线城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小商品畅销世界的义乌、温州、宁波,以及因轻工业(纺织和玩具制造等)较为发达但重工业未发展起来、渐渐被遗忘的经济特区汕头。

“劳动密集型”的考题

无论是城市的迁移,还是就制约轻工业发展的因素而言,成本高、利润低都是轻工业绕不开的槛。

湖北省随州市华禹制衣厂的负责人杨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制衣厂成立初期,厂里只能承接一些数量少、做工简单的夏衣单子,月产量5万件左右,总厂一件简单成衣加工价格是4元,合计一个月20万元的毛利润,给100多名工人发工资后,剩下的就没多少了。

“我国轻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人工成本与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的结合,推动了我国轻工业追赶型高速发展,形成了较强的比较竞争优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研究员彭绍仲指出,“但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欧美国家信贷消费和市场需求下滑、高端制造业回流以及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轻工业的崛起,这对我国轻工业行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针对新的形势,应采取相关政策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彭绍仲提出了六条建议:第一,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也要转型升级,支持创新产业链金融平台的发展,同时应为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和原创性项目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第二,建立自主创新的引导、风险分担机制。对自主投入进行利益补偿,让其愿意创新并有利可图。第三,建立分类创新的引导、风险分担机制。对共性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根据其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引导分担机制。第四,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突破关键薄弱环节。第五,建设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第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

就轻工业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王鹏则认为提高自主研发力仍是未来发展重点。“第一点,要对轻工业领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方法降本增效;第二点,要加强品牌宣传,打造中国品牌,畅通国内国外双循环;第三点,加大研发力度,加速转型升级,在原有的优势轻工业门类上,发力附加值更高的、技术导向的、有技术门槛的门类产品,增加产品竞争力。”王鹏说道。

展望未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轻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世界轻工强国。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中国轻工业现在正在向“强不强”奋进。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并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