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来源:经济日报
春节过后,新一年的招商引资成为不少地方的工作热词。其中,有两类企业备受青睐,这也是许多地方外出招商的重点目标:一是进入各类“百强”榜单中的“链头型”或者“链核型”企业,这类企业投资强度大,吸附和带动能力强;另一种是“链条型”或者“集群型”企业,可以有效补齐补强地方现有产业链中的短板弱项。
地方在精准选商招商,企业也在择良木而栖。地方靠啥吸引心仪的大企业、好企业落户?从“链型”企业角度看,无论是产业链上的中心龙头企业,还是补链延链企业,往往对上下游的协同能力依赖较强,从原材料的供应保障到产品的市场销售,都喜欢越近越好、越全越好。这样的产业生态,不仅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可以提升生产和流转效率。
因此,不少地方在产业培育和招商引资中,都树立起鲜明的“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理念,并在以小时计、公里计的协作半径内打造产业链集群。目标虽然很美好,但实践难度也不小。引来企业,就像一颗种子落地,能否扎下根、长成材、结出果,考验着产业生态的质量。
地方要想真正吸引企业投资,实现企地共赢,一方面看区域内的要素保障,另一方面看配套协同。
在产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对要素保障的需求已经逐渐由政策优惠向配置效率转变。在这种趋势下,传统的土地、劳动力和财税减免奖补政策等,对企业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在以往简单粗放的要素配置中,还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企业投资的最终目标是要盈利,在基础要素优惠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谁在技术、数据、金融等新型要素配置方面做得更完善、效率更高,让企业有更充分的成长空间,谁就在精准招商选商中胜出一筹。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如果说要素保障是招商引资的基础优势,那么区域内的产业配套协同能力则是进阶优势。近年来,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精细,企业之间的协作越来越紧密,很多地方都在打造“树形”产业生态。在这种布局中,以一家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为树干,主要配件和关键环节供货企业为枝干,在互相依存中成长为强壮的大树。“大树”周边,则分布着大量服务型或远端供给类中小企业,就像生态绿化中的“乔灌草”结合模式,在一个区域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格局。
对于“链型”企业来说,找到“一起愉快玩耍的伙伴”,跟找到“拎包入住的地方”同样重要,有时企业甚至更看重前者。归根到底,区域内的产业生态是招商引资的决定性因素。产业生态完备,投资就是地方与企业的双向奔赴;产业生态失衡,即便引来企业,也可能只结出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