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保住群体庞大的小微企业及个体户,就是保住就业和民生的底盘。过去2个月,政府及社会各界接连向小微企业及个体户“输血”,效果究竟如何? 临近两会,小微越来越成为各界关切。
5月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目前样本量最大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在对全国超过15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调研中发现,这一群体在重大外部冲击下,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疫后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资金需求突出,但绝大部分扶一把就能活;40.5%有资金需求的长尾小微经营者在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70%获得贷款的小微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的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块钱的利息能产生约2块钱利润。
小微企业及个体户中,大部分是联系千家万户的“小店经济”,小店提供了就业,方便了生活。调研发现,与其他产业一样,小店经济整体也受到疫情冲击,20.5%小微企业及个体户面临现金流危机,但有融资需求的小店中,73.7%的需求在50万以下,96%在100万以下,只要给予一点支持,就能迈过难关。
由于小店与就业和消费紧密相关,2019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发展“小店经济“,要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展“小店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世宇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疫情中,“帮助小店渡过难关是当务之急“。
疫情发生以来,相关部门数次出台政策,资金“输血”小店,而数字技术,则成为资金精准“滴灌”的关键。此前,全国工商联与网商银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100多家银行响应,一个月里已为超过800万户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发放贷款。
调研数据显示,70%获得贷款的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认为,“无接触贷款”有效促进了经营回暖——小微经营者每支付1块钱的利息,能产生约2.23块钱利润。超过八成(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为,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容易。
这说明,政府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能确保资金精准滴灌给小微。国务院参事汤敏在现场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个武汉宠物食品店老板,过去30天跑遍了30家银行,银行也想帮他,也有扶持政策,但有的因为网点关门没办法面签、有的因为他封城期间没有流水无法评估额度,最终都落不下去,只有一家银行成功贷给他6万块。最后他通过网商银行无接触贷款,顺利借到了46万,及时保住了生意。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也在现场有感而发:“说实话让大银行去帮小微企业是不现实的,实际执行上各种技术问题,落实不下去,小微企业感受不到政策的温暖。这次疫情之后,可以说是明确找到了给小微企业融资的方法,就是金融科技。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应用,大力推进科技公司跟各类公司体制上的结合。”
数字金融还间接加速了小店的数字化转型。16.6%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疫后转型线上化运营,12.8%使用了远程办公。这让他们对于未来更有底气。95.0%有贷款额度支撑的小店经营者,对疫情平稳后的未来发展有信心,
“可以说,中国已经跑通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小微贷款道路,来自互联网银行的占比更高、平均额度更低、使用时间更短、能让更多小微受益。这种对小微精准扶持的特点还会在疫后进一步发挥作用。”汤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