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是大村布朗族,有钱去买新衣裳,姑娘穿上花裙子,小伙子穿上新衣裳,穿上新衣一起去跳舞……”走进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兴华村81岁的陶仕英家里,她和妹妹正在唱一首布朗族歌曲。
生活在景谷县永平镇兴华村的布朗族是“直过民族”,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人均纯收入一年达13000元,实现了“千年跨越”的发展。全村共有布朗族群众1005人,人口数量在7年间翻了近一倍,当地村民至今仍使用着本民族语言,歌舞、风俗等保留完好,成为澜沧江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
陶仕英老人展示布朗族乐器。
陶仕英展示着自己手工缝制的布朗族服饰,以纯色为基调的棉布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纹,再辅以金、银铜饰及各色串珠,一眼望去美不胜收。“过去我们绑腿用的基本都是黑色棉布,务农时防止受伤也耐脏,现在家里种的300吨甘蔗一年下来毛收入约12万元,日子好了,闲暇时候多了,也会在上面绣上彩色图案。”陶仕英边展示腿上的绑带边说。
近年来,永平镇兴华村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产业,发动群众种植甘蔗,并利用甘蔗梢、玉米杆作青贮饲料“过腹还田”养殖肉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手抓。2023年以来,全村共种植甘蔗40700吨,养殖肉牛八百多头,预计实现经济收入约2000万元,村民们过上了增收致富的幸福生活。
提及生活中明显的改变,村民陶花回忆起儿时煮饭的炊具只有一个三角铁架,上面摆锅、下方生火,现在村里的高龄老人也用上了电磁炉、电饭锅、冰箱等,只需轻触开关就能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既方便又卫生。“生活的改善是方方面面的,我开的小卖部一年盈利约2万元,我们小组刚获评‘最美环境卫生小组’,大家经济条件好了,都想着把家里家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陶花站在自家小卖部里自豪地说道。
“咱们党的政策好,水泥路通到村小组,孩子上学每年也有少数民族生活补助,接下来,我会好好种好甘蔗,把房子再翻新一下,争取买个轿车,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希望在小组建一个文化传承室,把我们布朗族的语言、服饰、习俗、文化传给下一代,”村民陶甫说道。
陶甫口中的水泥路是景谷县2017年整合发改、交通、民宗等部门的扶持“直过民族”项目,项目共铺设村组道路62.3公里,投资3000多万。村组道路的硬化加强了布朗族群众发展的信心,无论走在哪个寨子里,寨子的公共环境都是干净的,群众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布朗族群众的日子蒸蒸日上,大家住进了楼房,开上了新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组串户路全部硬化,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乡村更宜居、生活更富裕,老百姓的脸上也挂满了笑容。(杨舒涵、李春燕)
来源:景谷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