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每年春季,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部分公司的退市问题也就凸显出来。
最新资料显示,超过20家上市公司已收到交易所《事先告知书》,提示其存在退市风险。其中有15家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还有几家或是净资产为负值,或是盈利为负且主营收入低于1亿元,而这些都触及了财务类强制退市的情形。
(相关资料图)
与为数不少的“财务退”公司相比,目前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面值退”退市情形的公司只有2家,显然“财务退”是时下导致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不过,“面值退”的数量未来会明显增加,成为强制退市中的主要因素。
由于相关规定是以上市公司年报作为判断其是否符合上市条件的基础,因此每年的年报公布以后,总会有一些公司因为年报中的财务数据不符合要求而被强制退市。退市工作,一般会在年报法定披露期结束后的2个月内完成。所以,正常情况下“财务退”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而“面值退”就不同了,只要市场在交易,这种情形就随时可能发生。而数量的多少,一方面与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行情有关。如果行情差,股票下跌,那么绩差股跌破面值的概率就大,只要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就触发“面值退”情形了。
目前沪深两市股价低于1元的上市公司并非个例,有的已经连续数日在面值之下运行,其中有不少最后会触发“面值退”情形。因此,今年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因为股价低于面值而被强制退市的情况可能会更多。
随着监管的加强,因为公司违规违而被强制退市的案例会减少,而只要企业经营基本正常,没有出现特别重大的失误,净资产要变为负值,主营收入低于1亿元的状况,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由于市场走势总体平淡,上市公司的数量又多,总会有一些在各方面较为平庸的公司,很难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同,交易清淡、股价低迷。
现在的退市规则中,有连续20个交易日内股价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3亿必须退市的安排,因此在政策的执行中,“面值退”就很常见。
近几年来,股市扩容加快,上市公司股价分化明显,低价股数量明显增加。有些公司本来发行价就不高,上市后又送股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被稀释的同时,股价也在反复除权中不断走低。若公司没有新的题材,在市场上就很容易被边缘化,以至机构投资者很少参与,个人投资者更是作壁上观。
此时,创始股东的每次减持,都会成为拖累股价下行的重要推手,一段时间以后,股价就离“面值退”也就不远了。如果公司业绩不佳,又遇到了市场调整,那么股价滑落到面值以下的速度会很快,“面值退”也就成为了市场上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总之,上市公司需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必要的市值管理,谨慎扩张股本。至于投资者,更应该充分考虑业绩不理想且市场关注度低的品种的投资风险,特别是其中的低价股,因为各种风险的叠加很可能导致“面值退”情况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