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农民日报


(资料图)

早春时节,行走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精致美丽的农家小院、干净平坦的乡间道路、欣欣向荣的农业产业……乡村的春天,生机勃勃。

近年来,乌兰木伦镇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拓展发展思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促增收,以产业助振兴。

如今,小小的产业中已蕴含着大大的民生,特色产业也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特色产业催生新动力

“爬坡羊”你见过,“爬坡猪”你有没有见过?

在布连海子村香猪养殖场,顺着饲养员手指的方向望去,漫山遍野的猪成群结队地觅食、休息、嬉戏玩耍。

“这可不是普通的猪,这是藏香猪,也是咱们草原上‘奔跑’的香猪。”布连海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小明介绍,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西藏原始的瘦肉型猪种,藏香猪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猪皮薄等特点。

看中了“闪光”点后,村“两委”因地制宜,迅速行动,与内蒙古蒙鑫盛源公司合作,通过企业带动,利用该村闲置草原、荒地等自然资源,解决本村村民就业问题,形成“养-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接,打造特色种养殖品牌。

“能够从出租土地、场区工作、公司分红得到‘三重收益’,搬迁出去的村民也能‘再就业’,我们的村民更有活力、更有底气。”李小明骄傲地说。

“我们现有存栏能繁母猪600头,仔猪1300头,肉猪600头,预计今年出栏1500头,年利润在50万元以上。”内蒙古蒙鑫盛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将在三到五年内养殖数增至5万到8万头,年出栏3万到5万头。

特色产业催生了促进增收致富的新动力,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智慧服务带来多重效应

在通往乌兰木伦村民委员会的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我们村境内共有煤矿11座,每天大车车流量超3000台次,交通拥堵让人‘无法呼吸’。”乌兰木伦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彦军说。

“如何彻底解决境内天天堵车的现状”“解决现状的同时怎样带动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如何实现农牧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牧民收入”,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这些问题必须‘逐一击破’。”张彦军坚定地说。

经上级批准后,乌兰木伦村将计划总投资3300万元在村六社境内建成乌兰木伦村公共交通智能停车服务站,于今年开工建设,将于明年投入使用。

“项目占地面积300亩,主要建设智能化停车场、维修厂、餐饮住宿及办公生活区,配套建设道路及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为乌兰木伦矿、集装站、巴图塔煤炭物流园区等提供大车停车位658个,小车停车位559个。”乌兰木伦村委委员袁志喜说。

服务站建成后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应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和境内所有煤矿销售系统联网,将原来在煤矿和道路上排队的大货车全部安排在服务站内,等到叫号直接去煤矿或洗煤厂装煤,可彻底解决境内天天堵车的现状。在解决堵车根源的基础上,该项目也将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年收益350万元,经营收益中拿出40%用于扩大再生产,拿出20%用于帮扶救助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人口,40%用来发展村级公益事业。

现代化大棚结出“致富果”

日前,哈沙图村的现代化蔬菜大棚里春意盎然,生菜、芹菜、草莓、黄瓜等蔬菜瓜果“竞相绽放”,农牧民不断计算着丰收的时间,内心的喜悦挂在了脸上。

据了解,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2022年哈沙图村在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上“又添一笔”,建成现代化蔬菜大棚5栋,项目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500万元。项目采用“支部+龙头企业+农牧户”的运营模式,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通过前期的5座蔬菜大棚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农牧民整合土地资源,建设蔬菜大棚。

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农村劳动力,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还能通过整合闲置土地,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乌兰木伦镇乡村振兴办股长贾洁告诉记者:“通过立体栽培技术和产学研的模式提高产量和收益,5栋大棚年经营性收入约100余万元,为村集体创收租赁收益20万元。”

“下一步,将以此项目为样板,对附近420亩土地逐步进行改造,提高精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为全镇种植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贾洁信心满满地说。

“在做好已有产业帮扶衔接的同时,按照‘以工补农’‘村企共建’推进融合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动各村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整合、特色种养殖等方面集中发力,切实提高矿区已流转闲置土地的利用率,让村民信心更足,腰包更鼓。”新春第一会,乌兰木伦镇党委书记高中昌为全镇乡村振兴划重点、抓进度、明方向。

下一步,乌兰木伦镇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走出一条产业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社会稳的乡村振兴之路,不断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