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先后实施三期工程 植树造林3.79万亩

渭南15年不间断打造一道“生态屏障”

绿色南塬成为渭南城区的“生态屏障”(资料照片)本报记者李沛华摄

本报讯(记者 程瑾)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经过15年的持续建设,我市在位于主城区边沿的南塬地带植树造林3.79万亩(其中经济林2.1万亩),为渭南城区打造了一道“生态屏障”,更为当地群众建起了一座“绿色银行”。
每年水源涵养总价值3505.6万元,固碳释氧量总价值3481万元;栽植花椒、核桃每年产出2400余万元。开建15年,这座“绿色银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营收账单。“现在坡上全部种了树,环境比以前好多了。我还把撂荒地套种了花椒,一年能收入3万多元。”临渭区向阳办罗家村村民张建设用他的切身感受为这项耗时长、投资大的惠民工程点赞。
渭南南塬城区段东起赤水河,西至零河,北起陇海铁路线,南靠台塬塬面,是黄土台塬向渭河谷底过渡地带,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3.8公里,总面积3.79万亩,是进入渭南城区的“窗口”地带。这里曾是周边群众的“口粮田”,但由于长期耕作,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农业生产效益低下,也逐渐失去生态功能,极大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生态安全。
据了解,2008年3月至今,15年时间,南塬绿化项目先后实施三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实施,着力复“绿”,在地埂边栽植大规格侧柏、油松40.22万株,在地埂内发展核桃、花椒经济林1万亩;第二期工程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重点放在“富”上,补植核桃、花椒经济林1.1万亩,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前两期工程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2017年1月起至今,南塬绿化工程又将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纳入其中,撬动社会资金1.1亿元,建成城市郊野公园,实现了从“浅绿”到“深绿”的转变,全力塑造了南塬之“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