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吴立洋、马嘉璐上海、南沙报道
继北京版“数据二十条”后,上海版“数据二十条”也即将落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6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公开《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数据流通交易若干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全文,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规定(草案)》共二十条,界定各方责任,明确促进数据流通交易的总体要求;结合落实《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探索细化数据产权分置机制;建立数据流通交易的系列规则,进一步培育壮大场内交易,并对场外交易作出适度规范引导;进一步培育数据市场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生态方面,上海首次提出,推动打造上海数据品牌和“上海数”指数,提升上海数字经济的国际影响力。
数据国际化交易痛点待解
一直以来,国际数据交易都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
“国际数据交易相关规范体系不够健全,实践反馈也尚不成熟。”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商希雪直言,目前国际数据交易规范建设主要关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具体规则内容的制定与完善,主要涉及交易安全与交易管理,应分别制定相关的治理规则;二是国内制度立场与国际规则的协同与冲突。
商希雪提到,前者上海版“数据二十条”已经初步给出了方案参照,但后者问题依然突出。“当前,在参与构建数字交易国际规则的过程中,我国在数据跨境流动和本地化储存、源代码保护、以及电子传输关税和数字服务税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与异议,对此需要争取和动员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加入,避免被国际规则制定工作边缘化。”她表示。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政策分析师庄文越指出,当前国际数据交易中规制建设的重点是规则、规制的衔接,具体涉及数据分级分类、数据可追溯性、数据标准和数据安全等多方面。从立法框架的层面,以美国为代表的相关国家地区更侧重数据的流通自由,欧盟则更强调数据权益者的权利保护,俄罗斯为代表的体系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立法理念的不协调极大阻碍国际数据流通交易。”庄文越提到,当前主流的相关协定,如CPTPP、DEPA等,都在强调遏制数据保护主义、鼓励数据自由流动,但各国(地)立法水平和框架存在差异,在一体化框架下“求同存异”是各国(地)正着力解决的问题。
引领数据国际化交易规则制定
在上海深度参与国际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临港的国际数据港建设与上海数交所的国际板块建设,正在实践中探索、引领数据国际化交易规则的制定。
在《规定(草案)》中,第十二条聚焦数据国际化交易,支持上海数据交易所建立数据流通交易的国际板块以及相应的风险评估、合规审查、安全保护等规则,开展数据国际化交易。记者从上海数交所了解到,其已于今年4月启动国际版建设,已有超过30个国际数据产品挂牌。上海市数商协会秘书长卢勇向记者表示:“国际数据港的作用是打开通道,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功能是丰富数据产品工具,两者叠加作用下,将助力上海打造全球数据资源的核心枢纽节点,实现数据资源的高效配置。”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丁波涛告诉记者,在规则方面,对于通过数据交易合规审查的数据,在其跨境流动时可以适当简化审查流程,加快审批速度;在平台方面,推动上海数据交易平台和跨境数据流动平台之间的联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监管。
建立跨国数据交易生态
为深度参与到数字交易国际规则的制定中,上海对跨国数据交易生态的培育进一步完善。
《规则(草案)》中提到,对标数字经济高标准国际规则,上海市指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主体参与数据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数据港建设,推进国际数据空间合作,培育国际数据经纪人和数据服务商。
与此同时,为提升上海数字经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草案第十七条要求打造上海数据品牌。市经济和信息化、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编制数据品牌建设导则和相关标准,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引导等方式,增强市场主体的品牌运营能力。市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指导行业组织建立数据品牌的评估、认定、推介机制,提升数据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市场主体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价,符合要求的,可以使用上海数据品牌的专门标识。同时,支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探索研制“上海数”指数并定期发布,综合反映数据要素市场的活跃度、价格水平等信息,为市场提供指引。
“这为扩大上海数据交易的市场影响力以及规则引领力提前布局。”商希雪表示。
丁波涛提到,在数据出境困难的情况下,首先可以优先发展“数据进口”型的数据交易,加快全球数据向上海汇聚、在上海交易,带动其它类型的跨国数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