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以湖泊水质保护为核心,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深化科技赋能,通过数字化保护和治理水质,全力发展水上旅游新业态,为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障。图为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东钱湖美景。
严 龙摄(人民视觉)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中国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今年的主题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聚焦生态文明的会议多了起来,中国的“生态热”全球瞩目。
这份“生态热”,事关中国的转型发展、前途命运,更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怎样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有N种方式,但无论是怎样的答案或方案,其中有一点,我相信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近年来,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让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更多利器。
日前,据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介绍,中国目前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数据质量“大提升”、监测信息“快、实、新”。
数据显示,中国直接组织开展监测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等环境监测点位达1.1万余个,实现了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重点流域全覆盖、省市交界全覆盖、管辖海域全覆盖。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初步建成,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水里有监测船,地面有走航车,构建起守护中国绿水青山的“监测天网”。
我们为何要监测环境质量数据?
这些数据的取得,不仅能便于有关部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更能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原因,对污染天气的出现机理进行研究,最终,可以根据数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更好地守护大家身边的绿水青山。
依笔者看来,要让科技在生态环保中发挥更大作用,理顺人与科技的关系尤为重要。再先进的科技,能不能为人所用,能不能用到刀刃上,关键还是要看人的作用。
“科技向善”,我们这几年常听到这样一个词,说的正是对人与科技关系的一种思考。在生态保护中,我们要引导科技更多“向善”,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人与科技应当是相伴同行的关系,而非人凌驾于科技之上。
要让科技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使用新技术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有跟踪、有反馈、有监管。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进入高速化发展的时期,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让这些先进的技术更好地与守护绿水青山相结合,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仅如此,在生态保护上,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我们还应跳出自己局部的小圈子,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更要跳出老旧的思维定式,避免用新科技泡旧酒,要用新眼光、使用新技术,解决以前存在和之后可能出现的难题。
可喜的是,科技不断赋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多的地方架构起了智能监测网络,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将科技手段用于野生动植物保护,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用上了节能新科技……
以自身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中国各地都在探索,用好科技的力量,方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