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吕露


【资料图】

让天空更蓝、自然生态更优,是每一个人的心愿。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让二氧化碳排放权像商品一样在市场自由买卖。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承担了全国碳市场的注册、登记、结算等职能,相当于全国碳市场“碳资产大脑”。从地方起步,走向全国统一,湖北“十年磨一剑”磨出注册登记系统。

湖北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碳登正锚定“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和“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中心”,发挥碳金融“虹吸”效应,成为湖北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助力全国碳市场扩容

6月1日,在位于光谷金融港的中碳登主数据中心机房内,设备呼呼作响,后台数据飞快传输着。

每天下午3时碳市场收盘后,中碳登的结算系统便会迎来最紧张繁忙的时刻。通过主、备两条跨省专线,将每天的交易数据从上海传输至湖北,最终由湖北进行日终清结算处理。

自全国碳市场开市以来,中碳登便高效、稳定护航着每一个清结算日。截至今年6月2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5亿吨,累计成交额107.91亿元,累计清算61510笔,累计清算金额215.83亿元。

眼下,中碳登正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工作,并为全国碳市场进一步扩容做好准备。

中碳登副董事长朱国辉介绍,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新增300多家电力企业,中碳登已全部完成企业注册登记工作。“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7个高耗能行业也将逐步纳入市场。

“企业的数量预计会达到1万家左右,将超过目前沪深北三个股票交易所所有上市企业的数量,并且按照排放量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标准,基本上都是规上企业,交易量和资金流通量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朱国辉称。

早在建设之初,中碳登便考虑到了满足扩容后的需求,已具备承接全国碳市场多行业纳入的条件。

据介绍,中碳登已制定全国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账户注册变更、配额登记、资金划转和清结算等一系列标准服务规范和业务流程,协助主管部门完成关于登记、结算等规则制定和《全国碳市场百问百答》编制。同时对接省级生态主管部门,支持新疆、内蒙古、福建、江苏等地开展了10余场能力建设。

先行先试发挥创新功能

6月2日,2023年六五环境日武汉市主场活动召开。中碳登向主办单位捐赠了6.12吨碳配额,用于抵消此次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了“零碳”办活动。

这是中碳登不断发挥创新功能的一个缩影。“除了高标准完成系统建设,中碳登从市场服务、制度建设、对外合作等领域探索全国碳市场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朱国辉称。

在制度建设与政策研究方面,中碳登持续推进登记结算管理制度修订,率先开展碳排放权质押登记研究和相关业务规则的编制上报,并参与名录管理、未履约企业处置等政策研究工作。

在对外合作方面,中碳登联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清算所等单位发布多个权威碳指数,为碳资产价值评估提供参考。

在人才培养方面,去年7月,中碳登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合作共建的“双碳法治研究基地”揭牌,合力打造全国碳市场重要制度研究平台和法律人才孵化中心。

湖北低碳产业加速形成

龙头舞起,聚势强链。中碳登这个“聚绿盆”吸引资金、技术、绿色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要素聚集,助力湖北打造碳金融高地。

6月1日,走进位于武昌区沙湖畔的中碳登大厦,只见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湖北公司、中碳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等一批双碳头部企业已在此落户。

“企业奔着龙头去!”武昌区双碳招商相关负责人说,自去年9月以来,紧密对接了150家涉碳企业,其中80多家有入驻意向,第一批11家企业已入驻。

此外,去年6月,武汉市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落户武昌并揭牌;“双碳”产业园已选址武昌东信资本大厦。中碳登还协助武昌区成功申报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并主动对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全力做好武汉碳清算所筹建服务保障。

武昌区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用足用好中碳登大厦对涉碳企业的磁吸效应,形成“1+N”双碳产业空间布局,构建环沙湖双碳产业带,持续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湖北宏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发挥国家级平台资源集聚优势,加大力度推进涉碳机构聚集,打造覆盖全过程、全口径、全要素的碳市场创新业务链条和机构集群。同时依托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和武汉碳普惠三大碳要素机构,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碳市场协同发展的立体网络,建设具有湖北特色的碳金融生态系统,为湖北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高地赋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