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被称为“地球之癣”,吉林省的西部地区,盐碱地分布集中。
近年来,吉林省不忘殷殷嘱托,聚焦“碱地治理改良”,坚决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加大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利用,大力实施“改地增粮”行动,全力以赴攻克“治癣”难题,积极唤醒这一笔“沉睡”的财富,努力实现粮食增产的“政治任务”。
(资料图片)
如今,昔日的盐碱地,已经成为当下的米粮川!
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在60万米高空,俯瞰吉林,是如何通过一个又一个“大项目”,将“地球之癣”变成“米粮川”的!
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和流转土地681公顷,全部采用嫩江水源灌溉,截至目前投资1亿多元,改良土地10000亩。
大安市新平安镇全域综合整治项目
大安是盐碱地大县。
近年来,大安市探索形成了“碱地为源、水网为要、技术为先、政策为基、资金为本”的盐碱地综合治理“大安模式”,实现耕地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增效的“多赢”局面。
2022年10月5日,收割机在大安市新平安镇的盐碱地治理示范田里收割。(新华社记者李双溪 摄)
试点项目整治区域总面积10.78万亩,总投资20.19亿元。
该项目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土地整治,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综合整治转变。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大安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项目
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在大安市海坨乡互助村集中设立盐碱地土壤改良试验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建设规模为0.52万亩。
昔日,这里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如今,这里已经是绿油油的耕地。
巨大的无人机正在进行喷施叶面肥作业,人们在耕地中忙碌着。
据了解,吉林省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并继续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单位合作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仅大安市就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新增耕地1735公顷,成为吉林省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当前,大安市盐碱地改良工作已成为吉林省代表性较强、示范性较好的地区之一。
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业村基地
在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吉林西部,大片的盐碱地如今得到了改良,昔日的“不毛之地”正逐渐成为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增长极。
大安市海坨乡的中科佰澳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这里也是大安市袁隆平院士耐盐碱水稻品种繁育基地。
“这是自主研发了适合盐碱地监测和农业生产的智慧农业新农云系统,减少了人工和降低了劳动强度。原来需要40个人看水阀放水,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平台操作,还有一些管理都是智能化,无人驾驶拖拉机、插秧机等,办公室都可以操作。” 这就是智慧农业!
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以盐碱地生态修复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企业,先后实施了大安市牛心套保苇场土地整治项目、海坨乡三业村盐碱地治理智慧农业项目等十几个盐碱地治理项目。
前郭县盐碱地等耕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级试点项目区红星牧场片区
在前郭县国有红星牧场水稻试验基地,多彩秀丽的巨幅稻田画散发着勃勃生机。
过去,这里是一片盐碱地,在前郭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推动下,科技赋能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沃野良田。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红星牧场上农民在插秧。 新华社记者姜明明 摄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多管齐下,昔日“沉睡”的盐碱地被激活。
泛白龟裂的盐碱地上农作物竞相生长,迸发出新的生机。
吉林农业,正书写着现代化新吉林的精彩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于洋 越明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制图 赵一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