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7日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山东人社部门锚定“人才引育创新”,积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强化本土人才培育、城市人才下乡和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发展,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精准靶向培育人才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

“他们都叫我‘土专家’,其实这是对我的尊重,对我技术的认可,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自从被评为农民高级农艺师,利津县绿康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佟福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指导的热情越发高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山东深化乡村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把评价重点放在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上,有效激励‘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目前,全省已有10096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春艳介绍。

山东人社部门发挥职称“指挥棒”作用,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和“职称直评”三项职称制度,超过18万基层人才受益。

拓宽渠道集聚人才 支持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

为推动各类人才“上山下乡”,支持能人返乡创业,济宁市创新推出“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采取创办企业、技术入股、专业服务等个性化模式与招募村“一对一”开展结合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截至目前,全市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30家,招募合伙人591名,项目落地485个,吸纳就业2.3万人,带动农民增收6亿元。

今年以来,山东瞄准企业家、农民工、技能人才等群体,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首席专家”“归雁工程”等项目经验做法,打造“人才+项目+资金”新型人才引进模式,让各类优秀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同时,山东创新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5大类30余种乡村公益性岗,吸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今年以来,全省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60.97万人,安置上岗56.09万人。

柔性机制用好人才 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近年来,山东积极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有效途径,建立“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同时致力柔性用才,搭建人才服务基层平台,让更多创新成果直达基层、服务农村、助力振兴。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设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5家,省级基地213家,吸引集聚1.4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技术难题2.4万余个,培训基层各类人才10万余名,落地项目2200余个,转化科研成果3500余项,形成了“产业+人才、平台+生态、技术+赋能”的基地集群发展格局。

下一步,山东将持续加强乡村人才引育创新,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智汇”乡村、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生态上出新招、求突破,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走在前、开新局”,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闪电新闻记者 刘少君 通讯员 游翀 范洪艳 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