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呆爸

“你凭什么更改我的志愿?为什么连问都不问我?”


(资料图)

女孩夺门而入,一手拿着红色醒目的中国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边哭喊着质问父亲。

“这是你跟爸爸说话的态度吗?中国政法大学才是最适合你的,这都是为了你好!”

面对女儿的歇斯底里,父亲面不改色地解释道。

女孩没有想到,和蔼可亲的父亲竟如此暴怒地数落自己,却闭口不谈志愿的事,她明白事情已成定局。

她崩溃到泣不成声,握紧手里那刺眼的录取通知书,绝望地瘫倒在床上。

这女孩名叫戴柳,1999年湖北黄冈市的文科状元。

原本的她,想着终于可以上自己心心念念的北京大学,不料父亲没有和她商量,篡改了志愿,最终她与北大失之交臂。

被迫接受命运的女孩,现在过得好吗?

01.

被改志愿,错失心仪名校

从小,戴柳生活在一个知识氛围浓厚、轻松开明的家庭环境里。

父母工作稳定,一位是语文老师,一位是当地的记者,备受人尊敬。

对于戴柳的教育,他们属于“放养型”,鼓励戴柳自由探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强迫她读书学习。

由于工作关系,父母都很喜欢阅读。父亲最经常做的事就是下班逛书店,即使顾不上吃饭,也要给戴柳挑几本有意思的书带回家。

闲暇时父女俩一起爬山出游,探讨新奇知识,那时父女关系即像师生又像朋友,亲密无间,无话不说。

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下,戴柳不仅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还善于思考很有主见。

从小学到初中,戴柳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时课业压力繁重,她没有松懈,依旧保持一贯的学习热情和刻苦努力的态度,她暗暗定下了考学目标,要考就考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

得知她的志向后,左邻右舍都对她赞不绝口:“这孩子有出息真是读北大的料。”

可每当父亲听到这些话,心里虽然开心,但都默默不语。

因为戴父希望女儿报读中国政法大学,学法律做法官,不仅就业前景稳定,还可以弥补自己当年因几分之差没能报读的遗憾。

但梦想的种子早已在戴柳心中生根发芽。她一心想读北大,也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放弃一切的娱乐与玩耍。

临近高考,戴父总是有意无意提及中国政法大学以及法律专业的就业前景、稳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方向等优势。戴柳都不以为然。

戴父还三番五次地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等等说辞。戴柳有些反感,但都没有放在心上。

为了提高综合总分,她挑灯夜读默默努力,课上全神贯注,课下争分夺秒,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分散在相对薄弱的科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戴柳高考超常发挥,考出了687分的高分,位列湖北省第三,黄冈市第一,她毫不犹豫地将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但几周后打开通知书的那一刻,戴柳头脑发蒙。

02.

摆脱束缚,改写自己的命运

她万万没有想到,一直敬爱的父亲,竟然欺骗老师,篡改了志愿,强迫自己上不喜欢的大学。

有时人生的无奈是无法躲避的。

木已成舟,戴柳只能接受父亲地安排,独自收拾行李踏入大学校门。

刚上大学时,戴柳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不喜欢社交,不参与社团活动,读书也心不在焉。

她心里那颗对未来无限憧憬的小火苗被现实浇灭,自己努力拼搏了那么多年,都好像没了意义。

每当这个时候,她会跑去北大的未名湖畔,也许只有那里才能稍稍抚慰内心的孤寂。

经过一段时间的蹉跎,戴柳开始和自己内心的不甘和解,她知道磨难是成长的垫脚石。

向命运屈服轻而易举,难的是如何向命运发起挑战。

面对人生路上的沟沟坎坎,只有勇敢跨过去,人生才有可能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自此,戴柳向过去稚嫩的自己告别,开始了改命之路,她相信没有人能左右强者的命运,唯有自己。

她慢慢调整心态,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发愤图强。

面对晦涩难懂的法学名词,她潜心钻研,翻看各种书籍,力求吃透所有基础概念。

遇到复杂的法学案例,她积极和老师讨论,锻炼逻辑思辨能力,同时刻苦努力强化记忆力,学习能力超强的戴柳,专业成绩突飞猛进。

等待是一种能力,更是积聚力量厚积薄发的考验。

2003年临近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戴柳得知韩国的国际法律经营大学正在招生,戴柳毫不犹豫地完成了报名,之后积极准备考试。

这期间,戴柳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考试,拿到通知书,证明自己的同时,重掌命运之轮。

经过不懈的努力,考试一切顺利,她毫无疑问地拿到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03.

努力做自己人生的舵手

对当年的事心有余悸,戴柳买好机票一切尘埃落定后才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将要出国留学。

父亲对于她自作主张的行为非常愤怒,但在戴柳心里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报复后的快感。

初到韩国,语言劣势和文化差异使戴柳时常有挫败感,但她深知自己已没有退路,只有努力向前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戴柳渐渐放平心态,一边努力补习韩语,一边提升专业能力。勤奋好学的她很快就在自己的学业上崭露头角,还没毕业就和一家知名事务所签约。

面对韩国长幼尊卑十分严格的就业环境,初入职场的戴柳受了不少苦,但多年的异国求学经历,练就了她超强的适应能力。

凭借出色的三国语言优势、业务成绩和快速学习能力,戴柳工作没多久,成功跳槽进入了一家全球公认的韩国顶级金融企业——新韩金融集团,事业蒸蒸日上。

《做好人生的选题》中写道:“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戴柳异国漂泊20年,她既要努力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又要专注于紧张高压的工作任务。她从没想过放弃,自己一个人抗下所有。

在职场打拼多年后,戴柳学会了和往事释怀,她回想父亲当初更改志愿的原因,也许是对自己另一种固执的保护,想让她少受一点社会的毒打。

她偶尔也会给父母打电话聊聊天,想让他们放心,女儿在国外一切都好。

有人说,成长是一瞬间地转变,实际那瞬间背后是无数个日夜叠加的幡然醒悟。

2019年,长期高强度工作使戴柳身体亮起红灯,家人劝她回国修养。

但对于戴柳来说,那曾经牢笼般的感觉令她畏惧,她更想做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虽然辞职,戴柳还是选择留在了韩国。

之后她放松心情去济州岛旅游,也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两人很快结婚。

婚后戴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她和丈夫一起创业开民宿,传播中国茶文化,朝着自己内心的方向行进。

04.

光看戴柳的履历,就知道她无疑是优秀的。

这份优秀当然离不开父母的用心培养,但24年离乡背井的骨肉分离何尝不是一种痛。

如果当初戴父放下自己心中对于个人梦想的执念,尊重孩子的意愿,哪怕多沟通,也许结局就会有所不同。

毕淑敏曾说:“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但不能替孩子决定一生的所有。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和规划,父母不应该用“我为你好”的理由限制孩子、约束孩子,更不能把自己的期待完全投放在孩子身上。

父母的专制独断,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亲近,尊重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

正如纪伯伦在《致孩子》中给予父母的提示:“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是弓,你的孩子是弦上即将发出的生命箭矢。”

愿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勇敢地给予孩子自由,让他们成为想成为的样子,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