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及《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统计,汽车及零部件投诉达10552件,同比增长2.39%。其中特别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5月9日中国青年网)

“我是受过文化教育的人,研究生毕业,但这件事,我觉得它让我几十年的教育得到了奇耻大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的消费者。这起轰动一时的维权事件,虽然最终得到较为体面的结局——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是事情本身是以一种非常不体面的方式开启,而且在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下,事件的影响朝着一个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各种作秀式的维权事件由此冒头,如在车展中站在品牌车顶上高喊“刹车失灵”,更有甚者以破坏财物、扰乱公共秩序等方式进行维权……种种荒诞行为,不禁让人们沉思,“买辆车维个权为啥这么难?”

事实上,围绕汽车消费的“投诉难、维权难”问题,一直是中消协报告里的“常客”,要么质量有问题、要么销售藏有猫腻,或者是售后不老实等,就如此次《报告》中,就全面地聚焦了汽车质量、销售、售后和配套服务及二手车四大方面,几乎无死角地指出汽车消费中存在的大小问题。

现实中,大部分权益受到侵犯的消费者,一般都是先找经销商或汽车厂家沟通,若协商不成,再向消协请求帮助,最后无果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这套流程费时费力不说,而且有可能收效甚微。一是消协并非执法机构,也并非只为汽车消费领域服务,其处理投诉的法律效力不强。二是消费者在走法律维权时,往往面临举证难的窘境。比如,在驾车中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保存证据。而部分消费者在购车前未仔细研读格式条款,也容易掉入不良经销商设置好的陷阱。另外,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仍有不足等,也给了不良经销商推脱责任的空间,有的甚至倒打一耙,将汽车发生故障的责任推卸给车主。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得到重视。《报告》分别针对当前汽车消费的问题给出了四点建议,包括:加强汽车全生命周期监管、关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服务,以及规范二手车市场交易秩序。不过,建议只是提醒,要让汽车消费投诉维权不再难,还需要相关部门协同努力,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必不可少,但更需要在立法、执法及监管等层面给予经营者足够的压力,汽车消费乱象才可能有所消停,消费者也不必再纠结如何投诉。           (陈文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