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记者 李方) 城区具有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与服务便利、高技能多样化、产业协同互动效应强、创新资源要素密集、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创新主体的需求。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28日发布的《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显示,创新百强区集聚了1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较2022年增长了28.9%;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14家,较2022年增长了116.2%。
据悉,此次报告对全国(除直辖市、国家级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地级市市辖区创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对城区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要素进行系统评估、全面分析。
报告显示,创新百强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分别占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总量的35.0%和24.3%,是中国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
创新百强区(2023)教育支出和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2.5%和4.5%,分别高于全国水平7.2和0.6个百分点。创新百强区集聚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市场主体162.5万家,占到全国(除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外)总量的30.1%。
报告显示,创新百强区(2023)分布在 19 个省(区)内。其中,广东、江苏各占18席,并列位于第一位,四川、浙江各占据13席,并列位于第三位,以上四省为第一梯队,第一梯队上榜总数为62个。
湖南、湖北、山东、福建、陕西、安徽组成第二梯队,上榜城区总数为 27 个。辽宁、河北、云南、山西、江西、黑龙江、河南、广西、甘肃为第三梯队,上榜城区总数11个。
报告认为,未来,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等重点工作将成为城区创新的发力重点。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赛迪产业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