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2020年筹划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的江苏艾森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森股份”),时隔两年后于2022年10月披露招股书,正式启动科创板IPO。然而,该公司尚处IPO审核阶段,其募投项目之一却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引发市场关注。近日,艾森股份已披露二轮问询的回复,但其募投项目问题仍未打消市场疑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艾森股份将两年前筹划上市时确定的项目作为此次冲刺科创板IPO的募投项目,并拟将募集资金置换前期投入,其原因及合理性、募投项目技术先进性等遭上交所质疑。此外,艾森股份业绩也面临压力,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双降。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艾森股份主要从事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公司围绕电子电镀、光刻两个半导体制造及封装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环节,形成了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两大产品板块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件及显示面板等行业。
根据招股书及问询回复材料,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艾森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875.05万元、31447.88万元和32376.6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8.41%、50.65%、2.95%。2022年受消费电子产品终端市场疲软的影响,第三、四季度收入占比有所下降;2020年、2021年公司电镀液及配套试剂和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13.54%、37.56%,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65%和63.10%。公司称,2022年度营业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受到2022年下半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降的不利影响。
而从202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公司营收净利双降。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02.88万元,同比下降15.73%,降幅较2023年一季度有所收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0.63万元,同比下降25.40%。
公司称,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下降较多,主要系锡价下跌导致锡球销售收入下降较多所致。2023年1-6月,公司锡球产品销售收入4122.96万元,同比下降39.05%。剔除锡球收入,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79.92万元,同比下降2.03%,与行业变动趋势保持一致。
除收入波动外,艾森股份报告期内持续为负的现金流情况也被上交所关注。报告期各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399.96万元、-10862.56万元和-4849.72万元,持续为负主要系部分客户使用票据结算所致。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存在连续为负的情况。艾森股份对此解释称,与可比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差异主要因票据因素所致,例如对于收到票据的处置方式不同等。
超量生产情况屡现
记者注意到,艾森股份报告期内电镀液及配套试剂中多款产品均存在超量生产情况。如祛毛刺液的批复产能为480吨,2020年及2021年,公司该产品的产能分别达到705.62吨、880.52万吨,远超其批复产能;直至2022年,该产品产能降至418.36吨,在批复产能范围之内。报告期内,除油剂、去氧化剂、电镀液等主要产品的产能一直超过批复产能。
这也引起了上交所对于艾森股份经营合规性的关注。上交所在一轮问询中要求公司结合超量生产的产品种类、超产能情况、持续时间、造成的影响,说明报告期内持续存在的超量生产行为是否需要补办相关环评、投资等手续,相关证明出具主体是否为有权确认主体,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结合与超量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说明公司可能面临的潜在行政处罚风险,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障碍。
艾森股份称,公司“年产祛毛刺溶液400吨等产品项目”存在建设规模调整且超过原备案建设规模20%的情况,根据《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应当告知备案机关并申请重新备案。公司曾于2020年10月向苏州市行政审批局提交“年产祛毛刺溶液400吨等产品项目”扩产重新备案申请,但由于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司所在地昆山千灯镇精细材料产业园区规划问题,前述备案申请未获得苏州市行政审批局的受理。为解决该等问题,公司子公司艾森半导体材料(南通)有限公司(简称“南通艾森”)已于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以承接“年产祛毛刺溶液400吨等产品项目”的产能,且公司的昆山工厂已于2022年8月开始停止超量生产行为,并将昆山工厂后续年度的产能控制在批复产能范围内。
实际上,为解决超量生产的“燃眉之急”,艾森股份早早筹划新建“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艾森股份表示,子公司南通艾森已于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承接昆山工厂产能,通过新建产线彻底解决超量生产问题。截至2023年3月,南通艾森“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
“公司已通过停产、新建产线的方式彻底解决超量生产问题,公司因曾经存在的超量生产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风险较小,且其超量生产事宜不构成《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7号》规定的重大违法行为,不会构成本次发行上市的实质性法律障碍。”艾森股份表示。
募投项目技术先进性遭质疑
前述“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正是公司此次冲刺科创板IPO的募投项目之一。艾森股份此次IPO拟募集资金71076.83万元,用于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集成电路材料测试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
具体来看,公司于2020年筹划在科创板发行上市,2020年9月3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上市相关议案并确定南通艾森“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为公司该次发行上市的募投项目,后因上市计划推迟,2022年6月召开董事会确认将两年前的项目继续作为本次发行上市的募投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投入约1.6亿元,拟将对2020年9月董事会审议之后的资金投入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项目所在的南通新厂尚未完成环保和安全的验收。
总结来看,上交所在一轮问询中重点关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公司将两年前的项目作为本次募投项目的原因及合理性;二是募集资金置换的确认时点是否符合募集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三是两年前确定的募投项目是否仍具有技术先进性等。
“公司本次继续以2020年9月确定的项目作为募投项目主要系基于公司经营需要以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考虑,且履行了必要的审议程序,具有合理性。”艾森股份回复称,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于2020年9月审议通过的发行上市方案与2022年6月审议通过的发行上市方案为同一次上市,不存在两次募集资金置换。公司以2020年9月董事会召开日作为先期投入起始置换时点符合相关规则的要求,且存在同类型市场案例情况,公司确定的先期投入起始置换时点具有合规性、准确性。
针对募集资金置换问题,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发行人决议一个项目由募集资金投入,因为审核周期不确定,项目的实施不能等太久,为抓住市场机会,公司可能先自筹资金投入项目规划,然后等募资到位置换前期自筹投入资金。但若置换时点选取不当,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公司之前自筹的资金成本。如果项目产出不及市场预期,那就是公司自己承担风险了。
就艾森股份这一案例而言,王骥跃认为,该公司并不是因为审核时间的问题导致项目资金来不及投入,而是公司自身的问题。他表示,如果项目都投完了,2022年申报时公司还在用两年前的项目,似乎并不合理,而且也体现出公司没有新项目。
上交所在二轮问询中也再次提出了质疑。继首轮问询中要求艾森股份说明其两年前确定的募投项目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后,在二轮问询中,上交所追问公司募投项目的应用领域、目前的建设进度,说明募集资金投向是否符合“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要求等。
艾森股份表示,截至2023年7月,“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未来将根据产品验证情况完成新产品的产线建设。“集成电路材料测试中心项目”目前仍处于工程建设阶段。
公司称,南通艾森“年产12000吨半导体专用材料项目”在规划前期已进行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和技术先进性论证。项目围绕推进高端电子专用化学品规模化生产,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良,工艺技术可靠,节能效果明显,具有技术先进性。同时,募集资金投向中的电子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传统封装、先进封装、晶圆制造、显示面板及高端电子元件,均符合募集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