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云中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日,据上海警方披露,当地警方侦破了全市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

据悉,共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上海浦东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不法分子有针对性地虚构伪造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工资底薪。

证券时报记者多方求证获悉,上述被抓的诈骗团伙,正是近一两年在上海、深圳私募圈猖狂作案的“套路应聘”人员。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行骗行为在私募圈曝光后,该团伙又将同样的套路用在互联网公司身上。过去一年,数十家私募机构曾联合将疑似套路诈骗团伙的名单进行比对,筛选出高度重合的200多人,其中有多人此次落网。

“套路应聘”

诈骗案告破

昨日,上海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近期侦破的上海首例“套路应聘”诈骗案。此案中,犯罪团伙53名嫌疑人落网,有力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和地区营商环境。

据悉,今年1月,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向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报案称,公司于去年10月招聘入职了8名新员工,3个月后因没有达到业绩要求而将8人辞退。近期却偶然发现这8名员工不仅在自己公司工作,期间还同时在其他公司入职领取底薪,感觉被骗遂报案。

警方调查发现,涉案的8人存在用虚假学历履历、虚构优质客户名单等进行求职的欺诈行为。不仅如此,警方还发现上述8人在短时间内,先后在金融、装修、科技咨询等行业企业中应聘销售、企业融资等岗位,如法炮制骗取企业薪资。

浦东警方据此判断,这8人背后很可能藏着一个专业诈骗团伙,于是在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指导下,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综合研判分析,一个以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为首的“职业骗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据悉,诈骗团伙从招聘类APP(手机软件)、网站上获取招聘信息后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制”简历并频繁投递。在获得面试机会后,通过伪造个人学历、工作履历、银行流水、离职证明、过往业绩等应聘材料,并对把团伙成员包装成用人企业所需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完美应聘者”,还对成员进行“就职”培训,教授应聘话术,骗取用人企业信任后与其形成劳务关系。

入职后,团伙成员通过伪造日常工作记录、雇佣人员假冒高价值客户并使用虚假身份假意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等手段维持在职状态,拖延在职时间,从而达到诈骗更多工资底薪的目的。一旦诈骗手法被识破,用人企业拒绝支付工资,团伙成员即通过上门闹事等手段施加压力,“逼迫”用人企业支付薪资。

目前,共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浦东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案件调查及后续打击仍在进行中。

在私募圈猖狂作案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在金融行业,私募对于入职员工的学历、履历等要求相对低一些,审核也比较宽松,因此更容易成为“套路应聘”团伙的目标。在去年虚假入职的套路被媒体曝光后,相关诈骗团伙又转战互联网、科技等公司。

据悉,这些“套路应聘”诈骗团伙成员此前靠着同时入职多家私募机构,领取多份底薪的方式,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他们利用中小私募数量众多,彼此之间沟通不充分,对销售人才需求较大等特点,通过专人帮忙伪造简历,介绍工作等方式,与多家机构同时签订劳动合同。

“一些私募机构把他们当作宝贝,给了两三万的底薪,甚至给股份。”一位私募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些诈骗团伙成员年龄普遍在20岁~30岁之间,伪装成很有人脉、很有资源的样子。入职后,这些诈骗人员相互伪装成对方的客户,每天会有两三个“客户”去公司,给人马上就要谈拢的假象。

“普通私募很难识别这些骗子,他们特别了解私募基金公司的需求。他们一般也不来上班、不参会、不打卡,但每天会写日志,而且日志写得很好,还会发送拜访‘客户’的视频,不少私募机构就这样被他们骗了过去。”该私募人士说,“不过,骗子基本上混两三个月就会露出一些马脚,他们就会离职,如果公司不付工资还会被威胁去劳动局举报。”

据证券时报此前报道,截至2022年3月,受害私募机构数量达到数十家。甚至有的私募2个月时间内,招了60多位疑似诈骗团伙的成员,每月花费成本多达几十万元。另外,公安部门也已对此进行了立案,掌握了十几家私募机构提供的证据。

记者最新了解到,在过去一年中,数十家私募机构曾联合将疑似“套路应聘”诈骗团伙的名单进行比对,筛选出高度重合的200多人,其中有多人此次落网。

一位私募人士还告诉记者,举报这些诈骗团伙颇为不易,还有诈骗团伙人员伪装成受害的私募机构,与其他私募一起去公安报案,以掌握动向。

“我们几十家私募联名去举报这些骗子。没想到骗子后来派了个卧底,扮做基金公司的人假装要去举报,混到我们群里来。当我们组织去派出所集体报案时,骗子派了代表混在我们中间,报案回来后,威胁说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知道。”上海一位私募人士说。

2022年3月,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也曾就防范销售人员虚假入职发布风险提示。

彼时,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称,注意到私募基金行业出现基金销售人员同时入职多家公司,骗取多份底薪现象,已有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受骗,请各私募基金管理人予以关注和防范,该协会还提出相关风险防控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