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韩英保管村里印章24年,每天带着章上下班。今年3月起,管章用章有了新法子,这让她着实减了许多压力。说到传统印章的管理方式,弊病乱象真不少:先盖后批、盖了不批;人章不分、用章无“痕”,“人情章”“空白章”难避免。若集中到乡镇管理,对群众办事又会带来诸多不便。

啥新法子?“智慧印章”也。此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纪委在调查中发现,有多起信访案件因公章管理混乱而来,这是普遍面临的公共难题。对此,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印章”系统应运而生。其具有指纹登录、拍照扫描、自动上传、远程控制等功能,可实现远程审核、落印和留档。

该系统首个试点就落在了韩英所在的勤里村。说起变化,这位印章老管理员深有感触。现在,盖章者与印章管理员对接发起用章申请后,村干部线上即可审核批准,效率更高;同时,关键信息锁定并上传,还能比对用印内容,监管更牢。村干部干事阳光透明,老百姓则疑消心顺。

“智慧印章”只是萧山在推进“清廉村社”建设数字化中的一个具体场景。据介绍,围绕村级工程、农民建房、村级采购、劳务用工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十大事项,当地专门编制了53张流程图、梳理出119个主要环节,打造集问题发现、过程管理、事后监管、结果处置于一体的“码上工程”数智系统,确保权力运行规范、监督精准有力。

同样在诸暨市姚江镇吴墅村,不久前,就依靠“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成功堵上了一个财务管理漏洞。原来,该村报账员因操作失误,不慎将与务工人员相似的村干部名字编入当月务工清单,而按规定,其不能领取职责范围内的务工工资。录入平台后,务工管理红色预警随即响起,市级管理人员马上倒查核实并督促整改。

这一系统并非诸暨原创,只需将浙江数字化改革进行落地即可:借助省级“浙农经管”平台,当地实现了村级财务线上审批、线上支付、全过程留痕;而通过该平台与“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应用贯通,又实现从村级务工、村级工程,再到资产资源发包等权力运行事项的全领域规范。由“人找问题”向“问题找人”的转变,不仅给村干部行使微权力上了“紧箍咒”,也给村务管理运行加了“保险锁”。

“前段时间,老村委的房子要拆除,我们就通过‘工匠库’里的挖机库,比价确定项目承包方,不仅办事阳光透明,施工质量有保障,还能用拆下来的建筑垃圾扣工费。”洲泉镇小元头村施行两年来,效果颇为显著,村党支部书记张松清对此不住点赞。至今,桐乡11个镇街实现了“工匠库”的全覆盖,共计161个库,入库工匠逾千人。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作为“清廉村居”建设中数字赋能的标志性成果,目前,“浙农经管”已在全省全面推开,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数字系统,并与省纪委监委打造的农村基层公权力数字化监督平台贯通,实现基层监督无缝衔接。目前,全省已有2.3万个村经济合作社上线应用,服务农户超过1276万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