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香炉山,滔滔清水江。

推开门,打开窗,连绵的绿色,从乡野涌向城市,像一首绿色流动的诗。

这是一个向着“绿色”追赶的城市,步履铿锵。


(相关资料图)

仲夏的凯里,让人沉醉、令人神往。

花香满凯城

走进下司古镇,热闹如繁花,让人心旷神怡。悠悠流淌的清水江,为这座古镇孕育了一方文化、增添了一份柔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凯里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强州府·大凯里”行动中抢先机、作表率,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可持续、质量更高。在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凯里市厚植生态优势,举全市之力践行绿色发展,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立市、生态兴城、生态富民”的新路子。

“我们为凯里、台江、麻江、施秉、雷山、丹寨、黄平‘一市六县’处置生活垃圾,用垃圾发电,目前总垃圾入库量128.99万吨,总发电量4.5亿度。”凯里盛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也是凯里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利用生活垃圾发电,实现绿色转型,释放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

开放、美丽、宜居的凯里

生态立市 推动绿色转型

凯里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工程,培育一批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产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含绿量”,唱响了生态发展主旋律。

目前,旁海航电水力发电工程并网运行,盛运环保一期垃圾发电正常运行,凯荣玻璃“煤改气”技改项目全面铺开,全市清洁能源发电比例持续提升,3家企业获省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大力推广新能源公交,实现城乡全覆盖,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发展新时尚;实施风力发电、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工业固体废物、转炉渣等非碳酸盐原料生产水泥,持续推动凯里生态增值、生产增效、生活增收,使结构变“轻”、模式变“绿”、环境变“美”。

生态兴城 打造和美城乡

“环境越来越好,空气越来越清新。”是很多市民对凯里市空气环境的评价。

聚焦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凯里市全面推进和美城乡城镇精致管理行动、乡村庭院美化行动、文明新风倡导行动、法治教育普及行动“四大行动”,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精细管理”锻造“和美”凯里。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城市网格化、合成化、智能化、标准化“四化”管理要求,凯里全面创新推行“红管家”模式,打造了和谐社区、振华社区等一批“社区红管家”示范点;同时集中整治流动摊点117584起、超门面经营15190起、拆除新建“蓝色屋顶”约14万平方米,城市品位全面提升。

南花苗寨

以庭院“小美”扮靓城乡“大美”。通过“篱笆经济”和“共建共享花园”打造,凯里一批乡村庭院美化示范村脱颖而出;13个“一村一品”创建村主导产业产值达843万元;庭院经济产值达62.83万元。四季有花,全年常绿,农家小院,整洁有序,更加生态宜居的村庄正在形成。

“破除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擦亮凯里“凯里有理、凯里有礼、凯里有力、凯里有你”文明实践“四有”活动品牌,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利用村规民约立“规矩”、村民自治树新风,推广“合约食堂”等模式,敦化乡风民风、培育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3800余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法治建设”铺就和谐图景。通过实施“法治教育12345工程”,打造“凯里有理”法治教育品牌,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等形式,先后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204名,实现全市208个村每村配备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的目标。让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走了全国那么多地方,还是觉得家乡美。这里,天蓝、地绿、水清,真是个洗肺的好地方,养生的好地方,就连我们平时清洗车辆的次数都明显少了很多。”说起凯里市的生态环境,市民杨先生由衷地感叹。

如今,晴空碧水间,“山川秀美河湖清,碧水荡漾润凯城”的生态空间格局日渐清晰,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新增建成的金泉湖公园、东湖湿地公园、262花园成为市民休憩的首选地。

生态富民 发展绿色经济

凯里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国储林项目建设,加快林种结构调整,重点推进林下“菌、药、鸡、蜂”四大产业和蓝莓种植,带动农户通过林业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曾经的座座荒山,如今变身成为果园、茶园、药园,成为百姓的“绿色银行”。同时,凯里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载体,抢抓“旅居时代·健康生活”带来的新机,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着力研发苗侗瑶民族医药等一批康养品牌,开发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一批康养产品,大力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凯里万亩蓝莓基地(凯里市林业局 提供)

“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景亮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是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凯里市持续发力,全面推进全国森林城市创建行动,全力实施“补短板、提品质、创特色、强管理”四大方面任务,“绣”出城市更加美丽的容颜。

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凯里这座生态新城正迈开新步伐,人们脸上洋溢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山水相拥一城歌,大美凯里,正渐行渐近。

【亮点】

“树木医生”顾焕先:满目青山是最爱

从乡镇林业站,到凯里市国营林场,再到凯里市森林植物防治检疫站,凯里市森林植物防治检疫站站长顾焕先走过了27个春秋,无论身份如何变化,他始终扎根基层,与林为伍,奋战基层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线的初心和热情不减。

由昔日的“职场小白”到如今的业内专家,顾焕先最大的底气来源于学习。通过边学边实践,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成功牵头组织或参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等重点工程,以及小渊项目等国际援助项目,组织开展凯里市第三次二类调查等大型林业调查设计。经过8年苦干巧干,成功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消除松材线虫病、松毛虫等多种病虫害,防治森林面积超过百万亩。

“工作多年,我没有节假日,没有公休假,只想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家乡的林业事业,尽力当好一名‘树木医生’。”顾焕先的愿望很朴实,却很不平凡。

27年间,顾焕先的足迹踏遍凯里林业一线的山山水水,先后采集制作病虫标本200多份,成功控制住松材线虫病疫情。他还有求必应,无偿为群众患病树木提供防治机械和药剂。并在《中国森林病虫》等林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成为凯里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家,也因此于2021年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成为凯里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忠实践行者

小蓝莓富了群众甜了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凯里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昔日一座座“荒山坡”化身今日的“金山坡”,探索走出一条生态富民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素有“浆果之王”“水果皇后”美誉的蓝莓,成为凯里市发展绿色生态特色食品产业经济,将绿色风景变成“绿色经济”的成功实践。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而上,蓝天白云下,火热骄阳中,凯里市现代林业产业园碧波万亩蓝莓园尽收眼底,好一幅欣欣向荣之景。

“昔日荒山坡,今日金山坡!我们依靠这小小的蓝莓果过上了好日子,感谢市委市政府!”碧波镇朝阳村蓝莓基地就近务工的杨大姐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蓝莓,脸上笑意盈盈。

凯里蓝莓种植基地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组织方式,在去年6200亩的基础上今年新增种植面积7500亩,如今完成种植2.1万亩。目前,凯里市已有0.73万亩的蓝莓基地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1000斤左右,解决长期就业300人,带动季节性务工1000余人,人均年务工收入0.7万元以上。

小小蓝莓果成为撬动凯里群众致富的“大产业”。这正是凯里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瞄准蓝莓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如今,凯里除了以碧波相塘、朝阳为主的种植基地采收的蓝莓季节鲜果外,还在“产、购、销、研”上做文章,蓝莓全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延展,吸引以蓝莓深加工产业为主的贵州蓝美食品、贵州凯缘春酒业等蓝莓企业积极投身凯里农业发展主战场,企业研发生产的蓝莓食品、蓝莓酵素、蓝莓果酒相继面世,继而走上国内外及大湾区市民餐桌,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伴手之礼。

凯里市锚定“十四五”期间蓝莓新增种植3万亩,累计种植达4万亩,到2025年建成万亩蓝莓产业园1个、千亩蓝莓产业园8个、蓝莓精深加工企业5家以上,蓝莓全产业链发展总产值达3亿元以上的奋斗目标,全面发力,着力将蓝莓作为推动全市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拉动全市农业现代化的拳头产品,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如今,小小蓝莓果,成为撬动凯里“蓝色大经济”的新引擎。

【手记】

一方好山水,满目皆是绿。

近年来,凯里立足生态城市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已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强县”等称号。凯里把“生态立市、生态兴城、生态富民”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绿色发展势头强劲的契机,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出一条融入国家战略全局、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彰显凯里生态特色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凯里市委宣传部提供

通讯员 粟琼 杨联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 钱仕豪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石含开

三审 熊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