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酒市场占有率逐渐攀升,消费市场趋于成熟

整理丨酒业家团队


(资料图)

2月6日下午,“融心同行-把酒共会”第二届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迎新年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白酒企业商会轮值会长,贵州醇酒业、湖北枝江酒业、贵州青酒酒厂、四川永乐酒业与贵州匀酒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伟做《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报告对贵州酱酒产业2022年的基本情况以及2023年的发展进行了深度展望,并对贵州酱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以下由朱伟报告整理,原文有删减:

首先,贵州白酒首位产业地位不断彰显。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白酒产量34.81万千升,同比增长30.5%。2022年实现产量约45万千升,同比增长22.6%。贵州白酒产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绝对值均超过千亿元大关,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速达32%以上。

其次,白酒产业规范发展取得突出成效。截止2022年底,全省白酒生产许可获证且在有效期内企业549家,遵义以449家占绝大部分(其中仁怀392家,占全省的71.40%);全省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已登记发证7230家,其中仁怀市907家;根据全省白酒产业发展“三个一批”工作要求,对仁怀市无相关行政许可、不符合规划要求和产业结构的622家酒企进行清理退出;实施贵州省地方标准《酱香型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生产主体进一步规范。

第三,产区优化布局成效显著。目前贵州初步形成茅台酒15.03平方公里法定产区、茅台镇除茅台酒产区以外约53.03平方公里的茅台镇传统优势产区,以及仁怀、习水集聚区。其中,仁怀集聚区约52.38平方公里、习水集聚区约68.36平方公里。

第四,酱香型白酒市场影响进一步扩大。据统计,从2017年到2021年5年间,酱酒市场份额从15%提升到27%。在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酱酒在当地白酒消费市场的占比提升至50%、33%、41%。在上海、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占有率逐渐攀升,消费市场趋于成熟。

第五,黔酒发展合力逐步形成。2022年,茅台集团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364亿元,其中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1272亿元(茅台酒1077亿元、系列酒157亿元);贵州习酒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居贵州白酒第二位。以茅台、习酒等头部企业为引领,国台、珍酒、金沙、钓鱼台酒等为支撑的黔酒军团共同发力,推动贵州酱酒产业稳健发展。

第六,全产业链构建取得进展。遵义酒用高粱种植面积162万亩,占全省的60%以上,年产量44万吨、产值36亿元。截至2022年,白酒包材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实现白酒包装材料本地配套率超过80%。

第一,头部企业和规划产能有序释放。

2023年生产季,茅台酱香系列酒新增产能3万吨全部投产,珍酒投产3.5万吨,安酒股份投粮4万吨,金沙酒业投产2.4万吨,国台投产1.7万吨,仁怀酱酒集团投产1.2万吨,夜郎古酒业二期扩建竣工后,年产量将达2万吨。习水县15家白酒企业,规划布局产能超万吨的有8家。腰部以下企业实际投产量虽有所下滑,但贵州酱酒产量稳中有进,产能有序释放。

第二,产业内部竞争加剧市场拓展难。

清香、浓香曾在不同时期占据中国白酒半壁江山,“酱酒热”将酱酒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据调研,全国有18个省份布局酱酒产业,四川省在赤水河流域的古蔺县茅溪镇、二郎镇打造酱酒生产基地,应该引起高度关注。白酒消费市场需求总量相对恒定,省内外、业内外大规模布局酱酒产业,将对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白酒产品属性决定了内需规模总量,国际市场拓展也困难重重。

第三,中高端酱酒面临较大压力。

酱酒的生产周期决定了单位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导致省内酱酒企业无力拓展中低端大众消费市场。大多数酱酒企业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开发产品和开展营销活动。普通大众所能接受的100元以下价格带酱酒产品,市场上很难见到。省外酱酒企业纷纷加入市场竞争。北京华都、福建福矛、山东云门、广西丹泉、四川仙潭等均具有相当竞争优势,且瞄准“大众酱香”市场,给贵州酱酒市场拓展带来相当压力。

第四,市场乱象给行业整体带来不利影响。

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不良行为。借助新媒介产生的违规营销行为屡见不鲜,包装材料占到产品成本的20%-25%,过度营销、过度包装仍一定程度存在。

第五,要素保障体系与首位产业发展不匹配。

大量企业聚集在赤水河流域,给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资源承载能力纾解、酿酒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带来难题。白酒企业完成“煤改气”“煤改电”后,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在上一季生产中,仁怀错峰供气,影响了酱香白酒的节令性正常生产。仁怀名酒工业园等园区,实际治污能力不足,临时调度污水处理,控制企业排污时段,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节奏,且易导致违法排污现象发生。

第六,全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有待提升。

酒用高粱产业价值产出单一,包材产业亟需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酒旅融合的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一,提高酱酒行业产出效益。

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推进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成并全面投产,确保贵州酱酒产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同时严格实施《仁怀市白酒产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酱香型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继续按照“三个一批”推进综合治理工作,推动中小酒企规范发展、做大做强。也要创新金融服务、融资担保、评价估值、期权交易、原酒质押等方式,拓展中小酒企流动资金来源渠道,提振中小酒企投产信心。

第二,构建与首位产业地位匹配的要素保障体系。

首先要优化政策供给。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要求,在省级层面出台《推动贵州省酱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制度保障和政策供给,统领贵州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适时召开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大会,协调调度首位产业发展。其次是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保障酱酒产业发展用地指标,优化配置燃气资源,强化污染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第三,进一步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

要紧抓《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重大战略决策机遇,推动酱酒产业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发挥好消费基础性作用,通过品质提升、文化赋能、创新发展,适度扩大酱酒内需规模。以茅台为引领,支持贵州酱香型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茅台优化全球战略布局,完善国际营销体系,进一步扩大茅台酒国际市场影响力。

第四,积极应对和有效化解市场风险。

一是在生产工艺流程、储存空间再造、包装成本控制、物流节点布局等方面下功夫,适度优化酱酒生产成本。二是维护好贵州酱酒产品中高端市场形象,确保贵州酱酒在中高端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三是探索出台碎沙酱香酒技术标准,给予碎沙酒应有的市场地位和发展空间,适度发展“碎沙”酱酒,确定“坤沙酒创品牌、碎沙酒抢市场”总体发展方向,全面应对省外酱酒企业的竞争。面向大众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中低端产品,提高贵州酱酒市场覆盖率和普及率。

第五,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一是规范白酒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要求,从源头抓起,不断提升中小酒企产品质量,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二是强化执法监督,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打击冒用产地名义或地理区域品牌影响力的违法行为,开展制售假冒伪劣、涉政治酒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鼓励酒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规范营销行为,推动包材产业降本增效,抑制过度包装行为,切实维护酒类市场竞争环境。

第六,走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耦合发展新路。

一是补齐贵州酱酒全产业链短板。强化高粱育种和新品种培育,探索高粱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引进培育纸浆、瓶坯等产业,提升包装设计研发能力,补齐白酒包材产业链条短板。二是提升贵州酱酒产业链价值创造水平。推动酿酒污水、污泥、酒糟等资源转化和产业化利用,延伸产业链价值。在白酒+文旅、白酒+大数据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白酒+”融合发展经济效益。三是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匹配相应行政资源推动酱酒产业健康发展。

2022年,根据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商会委托王志纲工作室(智纲智库)对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目前,该规划已初步完成并经商会研讨、评审,预计2023年3月上报省工商联审核后,再上报省政府。

在推动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的进程中,商会认为,当前,突出创新能力提升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形成传播合力,将贵州打造为中国优秀白酒文化传承倡导和践行推广新高地,迫在眉睫。

同时,朱伟表示,今年开始行业开始复苏,可以预见在复苏中的贵州白酒有望从冷到热甚至炙手可热。在此背景下,酒企业要学回头看,总结上一轮酱酒热中的成败得失,为迎接下一轮的成长梳理出规则,梳理边界和底线,避免再度踩坑。

此外,朱伟做出未来十年酱酒将超越浓香、酒企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酒业要重视企业文化、个人成就感以及电商销售等预判和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