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火灾消息再次把400亿“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002340.SZ)送上头条。
1月7日12时,格林美下属子公司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林美江苏钴业)生产钴产品的辅助工序锰铜综合回收提纯车间失火。1月8日格林美称,火势已于着火当日扑灭。本次火灾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公司已投保了相关财产保险,本次火灾对公司当前经营及业绩影响有限。
1月9日上午,格林美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当前公司火势已扑灭,目前正在核算此次事故对公司造成的损失”。
(资料图)
该子公司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截至2022年6月末,其总资产达41亿元,当期营收和净利分别为36亿元和1.5亿元,贡献了总公司格林美2成的营收和净利。截至2022年8月末,格林美对该子公司的担保额度高达21亿元。
受此影响,格林美1月9日开盘跌幅近3%,报收7.60 元/股,下跌1.17%,总市值390亿元。
钴产品失火的背后,格林美正在策马疾驰向新能源业务大扩产,但却造成公司现金流水平告急,尤其是2022年三季末现金流水平直接大跳水。对此,前述格林美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自从电池回收业务延展至新能源业务,公司的营收和净利均有大幅提升。公司正处于大扩产,现金流水平的下滑只是一时的,也是公司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合理结果”。
但公司上涨的业绩却是“纸面财富”。据choice数据,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有息负债达182亿元。与此同时,公司1年内要偿还的债务就近75亿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格林美的账面货币资金是61.16亿元,这完全得益于2022年7月份通过存托凭证募集的3.46亿美元(合计人民币23.5亿元)。按照存托凭证的承诺,是用于海外项目建设,难以挪回国内支持公司的流动性问题。
自2021年以来,格林美股价已从13.63元/股高点直接拦腰截断,跌至如今的7.6元/股。
格林美江苏钴业为格林美全资子公司,后者对前者的持股比例达100%。这家子公司对于格林美而言,尤为重要。
格林美江苏钴业成立于2003年12月,参保人员有472人,注册地在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滨江北路8号,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造,主要生产销售钴产品。
对于格林美而言,格林美江苏钴业的重要性和体量均不可小觑。2022年6月末,该子公司总资产近41亿元,净资产达17.4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57.35%,占同期总公司的比重均超10%。
格林美2021年启动“荆门+泰兴+福安”一主两副的化学体系基地与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制造基地发展战略,快速建成泰兴与福安两个三元前驱体制造基地。截至2021年底,公司三元前驱体总产能达到23万吨/年,位居世界前列,除了福安与泰兴两大基地产能正处于客户论证与爬坡释放期外,荆门园区产能利用率将近90%。
2021年,格林美全面启动荆门园区、泰兴园区两大镍钴锰原料化学体系的技术改造与装备升级,扩容建设年产10万吨电池级高纯镍钴盐晶体(硫酸镍、硫酸钴和氯化钴晶体)项目,并在当年内建成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江苏钴业刚完成年产3000吨锂电用于多元前驱体项目的环评。
不断加码扩产下,格林美江苏钴业业绩大涨。
营收方面,2021年该子公司为40亿元;2022年上半年则达36亿元,为上年全年的9成。
净利润方面,2021年该子公司为2.26亿元;2022年上半年达1.51亿元,为上年全年的67%。
从2022年单季度看,相较于第一季度,格林美江苏钴业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环比增加80%、66%。
业绩增速不可谓不快。
与此同时,格林美江苏钴业成为上市公司平台营收和净利的重要来源。
根据界面新闻统计,2021年全年、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江苏钴业贡献了格林美超2成的营收和净利。2022年上半年格林美营收和净利分别为139.24亿元和7.18亿元。同期,格林美江苏钴业营收和净利分别为36亿元和1.5亿元。
2022年8月,格林美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对外担保总额为213.15亿元,占2021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 149.80%,其中对格林美江苏钴业的担保额度为21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为7.3%。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12月,于2010年1月22日上市,注册地为深圳市,实控人系王敏和许开华夫妇,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城市矿山开采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形成“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的主营业务盈利模式。
这家被外界视为动力电池回收的龙头公司,正开足马力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融资扩产。
以2020年定增为例,当年5月22日公司发布的《关于调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入金额的公告》显示,2020年公司完成定向募资23.87亿元。其中,用于电池回收业务的投资金额仅有3.15亿元,仅占定增募资总额的13%;用于新能源业务的投资高达12.3亿元,占募资总额的比重达52%。
2023年1月3日,格林美披露,磷酸铁锂方面,公司福安园区年产2万吨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示范产线于2022年6月建成,目前在调试运行并开始进行产品认证,扩建产能已开始同步设计方案。前驱体产能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底,公司建成前驱体产能达到25万-28万吨。
在正极材料上的踏马疾驰,也使得格林美营收构成发生巨大变化。2016年以前公司未开展新能源业务,2017年该项业务营收从55.32亿元增至2021年末的137亿元。而在锂电回收越发成为风口的趋势下,作为原来的明星业务,电池回收利用板块营收一直未见增长,反而有下降趋势。2016年该业务营收超78亿元,到了2022年三季末该数字降至55.7亿元。
2022年11月初,在投资者接待会上,就有投资者问道:“巴菲特减持新能源,可能是新能源走向顶峰的信号,公司电池回收才是有优势的主业,而如今不断融资扩产新能源,电池回收占比越来越低,会不会是公司战略方向的失误?公司在电池回收上有没有远景计划?”
更有投资者建议公司应把名字改换。“格林美是以新能源为主业,公司名称已经不能反映公司, 建议更名格林新材。”
业务转换令格林美营收锐涨,但归母净利增长率尤为波动。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格林美业绩增长,但毛利率和净利率正在走下坡路。公司毛利率从2017年的高点19.9%跌至2022年三季末的14.41%,净利率从6.07%跌至4.92%。
在营收和净利暴涨背后,格林美现金流日益趋紧。
首先大幅扩张不断占用公司资金。
格林美2019年存货占营收比值超过39%,2020年曾高达46.63%,2022年三季度依然维持在34%以上。
格林美在建工程从2017年的9.327亿元,一直爬到2022年三季度的55.22亿元,固定资产从69亿元爬至110亿元。
“在会计处理上,在固定资产中,厂房和设备都会因常年使用产生的破损,而逐年计提损失,这样就会吞噬公司的利润。与之相较,在建工程则不需要计提减值损失。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上市公司都会长期将工程挂在在建科目上,而不转固定资产的科目,这样公司就能营造纸面利润。“某广州待上市公司证券代表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格林美2022年三季末110亿元的固定资产中,资产减值损失为1.42亿元。随着在建工程的完工,并不断转化为固定资产,如果未来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则不断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将进一步侵蚀公司利润。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幅扩张并未让格林美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增加,反而成为拖累。
格林美2019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37亿元,到了2022年三季度已经转负,下滑到-11.25亿元。
而2022年三季度该公司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高达51.35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24%,公司净利直接以“打白条”的方式体现。
2022年三季末公司负债合计达234亿元,其中有息负债率高达77.77%,这意味着其中182亿元的负债均要偿还利息。按照1年期贷款利率4.35%计算,保守估算其1年内要偿还的利息就高达9亿元。与此同时公司1年内要偿还的债务就近75亿元。这意味着1年内要偿还的本金和利息至少高达84亿元。
截至2022年9月30日,格林美账面货币资金61.16亿元,这完全得益于2022年7月份通过存托凭证募集的3.46亿美元。按照存托凭证的承诺,是用于海外项目建设,难以挪回国内支持公司的流动性问题。这迫使公司在2022年11月6日要发行12亿元的绿色公司债券。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格林美账面货币资金为61.16亿元,当期短期负债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合计74.9亿元,缺口达13.74亿元。
按“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一年要支付的短期负债“简单计算有息负债,如果以有息负债减去货币资金来计算的话,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两者相差达到87亿元。而自2019年以来,该计算口径下的缺口一直超过52亿元。
有投资者直接在2022年11月初的见面会上质问:“格林美财务报表现金流大幅下降,公司还在不断扩大投资,请公司给个说法”。
对于此,格林美称,这是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的合理结果。
傍上新能源业务让格林美业绩飙涨,2022年三季末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滑铁卢或许只是一时危机,但这背后的困局却不能轻视。资金缺口从哪补足,是否一直要“薅资本市场的羊毛”?毕竟自上市以来公司在A股定增次数已达5次,加上IPO仅靠A股股票融资就已达100.37亿元,此次又通过发行GDR海外融资3.46亿美元(合计人民币23.5亿元),发行债券12亿元。 毛利率下滑的态势是否能止住?背负的高额有息负债如何解脱?
对于电池回收业务,格林美则表示,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在20 万吨左右,公司2022年预计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包(不含废料)2 万吨以上,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10%以上。
炒股开户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红包,100%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