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注册制改革东风劲吹,天津在推进属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方面祭出大动作。
12月24日,天津明确未来三年全市上市企业将在规模上实现“三个倍增”。拆解来看,这是一个为2023年~2025年制定的多维度“倍增”目标。一是增量倍增:在确保新增25家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实现新增50家的倍增目标,总数突破140家。二是储备倍增:辅导在审企业动态保持在60家以上,重点后备企业动态保持在200家以上,储备培育企业动态保持在1000家以上。三是市值倍增: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实现倍增。
科技型企业
占比至少九成
目前A股市场天津板块上市公司约70家,在所有直辖市中排名较为靠后。不过,以TCL中环等公司为代表,不少行业龙头坐落天津;同时,兆讯传媒等公司也成为今年A股市场中的增量IPO。
从本轮部署来看,天津并非只是谋求IPO量的提升,科技型、产业链和民营上市企业“量比双升”是重要特征。这折射出天津谋求经济结构转型的愿望和驱动力。
按照部署,天津未来三年新增上市企业中,科技型企业占比不低于90%,新增不少于4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翻番,上市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稳步提升。
天津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围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关键领域,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政策机遇,坚持“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依法规范”的原则,围绕梯度培育为主线,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严格责任落实,大力推动天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优做强,不断提高天津上市公司质量,带动引领天津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天津在重点任务执行方面将采用“大数据+铁脚板”选种强基行动。
具体来看,以经营情况、发明专利等数据为关键指标,着重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5个重点行业主动挖掘。同时利用好各区上市办、券商、私募股权基金等推荐渠道,全面加强企业排查。在此基础上,经过大数据研判和属地区上市办实地调研核实,将有上市意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一定规模和成长潜力的企业纳入储备培育项目库,在库企业动态保持在1000家以上,全面做大做实做优全市上市工作“塔基”。
同时,天津将启动百名上市干部专题轮训计划、千家企业上门服务计划以及万人上市动员培训计划。还将推行基地服务全覆盖,包联服务全覆盖以及融资服务全覆盖。积极优化对企财政奖励政策,支持企业新三板挂牌,对支持天津企业上市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此外,在落实天津市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方面,天津明确,通过创新试点,力争用三年时间,形成功能完备、灵活高效、安全规范、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天津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区域性股权市场,有效服务天津经济发展,积极为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探索“天津模式”、提供“天津经验”。
无论从经济总量来说,还是从对接资本市场的潜力来看,天津各区发展并不平衡。为此,天津提出实现分类分梯次推进“方法论”。
其中,优势区强优,滨海新区新增上市公司数量不少于29家,北辰区新增不少于5家。潜力区跃升,宝坻区新增不少于6家,东丽区新增不少于4家。空白区清零,河北区、宁河区和蓟州区新增不少于1家。基础较好的区实现稳步推进,南开区、西青区、津南区和武清区等4个区分别新增3家。各区协同发展,和平区、静海区、河西区、河东区和红桥区分别新增2家。
多地规划力推企业上市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天津近些年来从准一线城市老大哥的宝座阶段性滑落,不过在资本对上市企业孵化方面,天津仍然具有较好基础。例如,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基金等,有利于带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上市。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方面,天津企业仍需加速追赶。
除了天津之外,乘着注册制东风,今年以来多地都提出企业上市倍增相关计划,促进属地公司数量和质量提升。
以昆明为例,日前昆明印发企业上市倍增工作方案,力争到2025年新增上市企业12家以上。昆明将夯实上市后备基础,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同时还细化优化企业上市营商环境、提升融资对接服务能力方面的措施。
此外,南阳等地也就推进企业上市作出相关部署。
多地力推上市企业倍增的背后,是A股市场体量的加速扩容。今年11月下旬,A股存量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二年,A股进入“五谷丰登”新时代,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
周茂华认为,随着多地蹄疾步稳地推进属地企业IPO工作,对于整个市场体量质量两翼齐飞,将起到积极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