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溪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银花喜阳耐旱,经济价值高,苗子只要活了,就‘一劳永逸’了!”4月11日,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俩母山村,站在半山腰的梯田里,村民范中权正指挥挖掘机挖蓄水池,为栽下不久的金银花储备灌溉用水。
地处威远县西北部、距县城50余公里的俩母山,是流向沱江水系的釜溪河与流向岷江水系的越溪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而俩母山下的俩母山村,也是釜溪河源头“第一村”。坐拥“天池甘露”“向寨春风”“鸡冠烟雨”“五梅奇峰”“半边古刹”“香炉残月”等八大景点,近年来,俩母山村聚力补短板、强弱项,发展农旅融合产业,让美景变“钱景”。
现状
旅游资源丰富但制约短板也明显
高山耸立,沟壑纵横,流水潺潺,竹林深深。俩母山双峰挺秀,因众山如儿女列山下、两峰犹如“母引子”而得名,风光秀美,有“川南丘陵第一山”之誉。“这里还是威远穹窿地貌的核心区,常有云雾缭绕、云海翻腾等胜景。”威远穹窿地貌研究专家吴岳辉说。
除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俩母山一带还有着独特的人文资源。“穹窿地貌在古代拥有巨大的防御优势,易守难攻,是天然的防御城堡。”吴岳辉说,他的家族在清朝康熙年间从湖南迁居到此,祖先不光建了不少砦堡,还带来了如“牛灯舞”等诸多独特的文化习俗。
然而,不少俩母山村人却感叹,比起四川其它风景名胜,俩母山显得籍籍无名,游客多为内江本地人,外地游客很少。
“发展旅游,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俩母山村党总支书记吴永祥说,受制于地形地貌,村里交通一直较为闭塞,“山路弯弯绕绕,车道又窄,来耍一趟不容易。”
“游客来了也难留住。”吴永祥说,俩母山景区还缺乏互动项目,游客接待能力跟不上。“只能接待100多人,吃住还行,游购娱就缺乏吸引力了。”
制约俩母山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水。吴永祥说,虽然这里是釜溪河的源头,但悬崖峭壁多,海拔落差大。“山上的源头水直接流到峡谷底部,山腰这些地方难留住。”
从俩母山山顶的景点“舍身崖”俯瞰俩母山村,只见10余个组零散分布在总面积9.2平方公里的数条峡谷之中。“蓄水设施修建难度大。”吴永祥坦言,交通不便和水资源缺乏就像两座大山,横亘在俩母山村面前。
升级
走好农旅融合之路需要久久为功
“突突突……”中午时分,记者在俩母山村一角看到,一台挖掘机正在清理荒地里的乱石,一台耕种机在除草耕地。这片地是俩母山村的撂荒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今收回其经营权,集中流转给威远县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治理利用。
盘活土地资源,是俩母山村推动农旅融合产业提档升级的第一步。吴永祥介绍,全村对撂荒地进行摸排,主要治理范围是该村苏华湾到扎厂沟约260亩土地。“去年6月,我们用4天时间完成了这片地的区域治理,然后种下黄豆,今年又开始种油菜等农作物。”
第二步,是将产区变景区。指着去年这片经过治理、已是梯田的区域,吴永祥说,村里力争实现吸引游客来“春天赏油菜花、夏天赏梯田”的效果。
有看的,还得有玩的、吃的、住的——提升接待能力是第三步。近年来,俩母山村鼓励支持村民发展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地道农家菜。同时,停车场、露营基地等旅游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村里还建成了占地1800多平方米的村集体黑猪养殖场,并在周围种植油桃。猪场粪污用作果树肥料,黑猪肉、水果成当地特产。
“发展产业,最需要的是人才。”吴永祥说,近年来,包括范中权等一批原本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乡谋发展。为支持他们,村里齐心帮助修建引水设施和道路设施。
范中权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金银花。眼下,金银花苗迎风摇曳,成为俩母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补齐短板,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如果说还有‘第四步’,那就是做好宣传。”吴永祥表示,俩母山村的农旅融合之路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村里希望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地干,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区,慢慢积累,总会出成绩。
记者手记
好饭不怕晚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蹲点俩母山村,我有类似感受:村里的各类自然、人文、农业资源,丰富而独特,虽然发展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只要想办法、肯坚持,就一定会出彩。
信心,来自当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山脚下,村民吴晓华开了一家饭店,清明假期吸引了不少来俩母山游玩的人,吴晓华正考虑扩大经营规模。
信心,来自村民的干劲。范中权返乡后,以每株约3元的价格,从山东引进了10万株金银花苗,全部栽在新开垦的山腰梯田上,村里为这个金银花基地建设的引水工程也即将竣工。“我回来就是搞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毕竟哪里都没有家里好!”
信心,还来自全村人的齐心协力和发展决心。范中权想搞产业项目,想法一提就得到了村里人的支持,不仅帮助建金银花烘干房,还帮忙找公司对接。目前,村里正依托内江当地开展标准化农田改善项目和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大力开展基础建设,交通条件也会越来越好。
随着短板被补齐,俩母山村的美好风景必将成为更美好的“钱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