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近程防空“增量2”。 间接火力防护系统。 前沿区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 机动近程防空“增量1”。 AN/TPQ-50轻型反迫击炮雷达。

本世纪初,美军认为自身可以在作战中掌握绝对制空权,美陆军需要应对的空中威胁较少,因此大幅削减陆军的近程防空力量。2004年,美陆军有26个“复仇者”系统防空营,之后减少到2个装备“复仇者”和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系统的营以及7个国民警卫队“复仇者”营。


【资料图】

近年来,美军认为大国竞争对手和非国家组织对美陆军的空中威胁不断增加,因此重新重视陆军近程防空能力建设。目前,美国陆军有11个现役师和8个国民警卫师。按照2000年前的部队结构,每个师都要有专门的近程防空营。

指挥控制系统

除“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IBCS)外,美陆军还配备了“前沿区域防空指挥控制”(FAAD C2)系统,该系统由诺格公司研发,专门用于近程防空指挥控制。该系统集成了近程防空(SHORAD),反火箭炮、火炮、迫击炮(C-RAM)以及反无人机(C-UAS)等能力,最终将集成到IBCS中。

2020年5月,美国防部选定FAAD C2为联合反无人机指挥控制的临时解决方案。2021年12月,美陆军授予诺格公司价值1430万美元的合同,支持美国欧洲司令部将FAAD C2部署到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均为北约国家);2023年6月,该系统部署成功,增强了波罗的海国家与北约和美军的防空互操作性,强化了对俄罗斯的围堵态势。

截至目前,FAAD C2已经在各战区执行了400多次防御任务,没有出现误伤情况;提供了7000多次预警信息,虚警率较低。FAAD C2已出售给澳大利亚、埃及、英国等国家。美军已经验证了FAAD C2与IBCS的互操作性,计划在2024财年将其集成到IBCS中。

FAAD C2支持的主要系统包括:“陆基密集阵武器系统”(LPWS)(由海军密集阵系统改进而来,用于C-RAM)、联合反无人机(C-UAS)体系、“机动近程防空”(M-SHORAD)系统、“复仇者”系统、陆军防空任务司令部、“海军陆战队防空一体化系统”(MADIS)。

FAAD C2使用的通信系统包括:Link 16、Link 11/11B、联合范围扩展应用协议、高级战术数据链、专用火控网络等。

FAAD C2可集成的传感器包括:AN/MPQ-64“哨兵”雷达、AN/ TPQ-50轻型反迫击炮雷达、AN/ TPQ-53反火力目标搜索雷达、Ku波段射频系统雷达、轻型监视跟踪和搜索雷达、“长颈鹿”敏捷多波束雷达,以及各种光电/红外设备。

拦截武器

(一)“机动近程防空”系统“机动近程防空”(M-SHORAD)系统将导弹、火炮、定向能武器和雷达系统整合到“斯崔克”装甲车上,并集成了FAAD C2系统、语音/数据无线电和任务指挥数据节点等陆军当前的防空设备,可应对有人/无人机威胁,用于野战伴随防空。每个机动近程防空营由40套机动近程防空系统、相关保障设备及大约550名士兵组成。

美陆军计划在2023财年底前首先部署4个营共144套机动近程防空“增量1”系统,分别位于欧洲、第1装甲师和希尔堡。2021年4月,驻扎在德国的第10防空反导司令部第4防空炮兵团第5营接收了首批4套机动近程防空系统。2021年10月,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在德国进行了实弹测试。2023年5月,第1装甲师第60防空炮兵团第4营开始接收第二批“机动近程防空”系统。

根据陆军设想,“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将包括3种型号。

——机动近程防空“增量1”:载具为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的M-1126“斯崔克”装甲车,武器和雷达由莱昂纳多DRS公司生产,包括2枚AGM-114L“长弓地狱火”导弹(对地打击导弹)、4枚FIM-92“毒刺”导弹(防空导弹,由雷神公司研制)、1门XM914型30毫米自动机关炮、1挺M240型7.62毫米机枪和能够跟踪地面和空中目标的多任务雷达。

2024财年,美陆军为采购22套机动近程防空“增量1”系统申请4亿美元预算。

——机动近程防空“增量2”:也称为“定向能-机动近程防空”(DE M-SHORAD)系统,将新增1套50千瓦激光武器用于防空。2019年,美军开始研发该激光武器;2021年,美陆军授予雷神公司1.23亿美元研发合同;2021年11月,陆军发起第二轮竞争,使波音、洛马和诺格公司均可参与额外采购;2022年5月,雷神公司在实弹测试中成功拦截60毫米迫击炮弹和无人机;2023年1月,洛马公司完成首次出光演示;2023年3月,美陆军开始进行机动近程防空“增量2”原型样机试验。陆军计划从2023财年第四季度到2024财年第一季度进行该系统的用户评估,2025年进行最终合同竞争。陆军表示,50千瓦激光武器在试验中可有效应对无人机,但在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方面仍有不足。

2024财年,美陆军为研发机动近程防空“增量2”系统申请1.1亿美元预算。

——机动近程防空“增量3”:在机动近程防空“增量1”的基础上,集成“下一代近程拦截弹”(“毒刺”的替代型);增加1门30毫米自动机关炮,以发射XM1223“多模近距空爆”(MMPA)弹药,可打击空中、地面和人员目标。2023年3月,陆军选择洛马公司和雷神公司竞争开发“下一代近程拦截弹”。陆军计划2024年进行技术演示,2026年进行作战演示,2027年做出生产决定。

2024财年,美陆军为研发机动近程防空“增量3”系统申请1.6亿美元预算,包括集成MMPA弹药。

(二)间接火力防护系统间接火力防护(IFPC)系统采用拦截弹、定向能武器、传感器网络和通用的指挥控制系统,具备机动能力,可应对巡航导弹,2、3类无人机,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等多种复杂威胁,用于要地防空。当前,间接火力防护系统将优先发展反巡航导弹和反无人机能力,后续将通过激光武器和拦截弹的混编使用形成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能力。间接火力防护系统将使用IBCS作为指控系统,并集成AN/ MPQ-64“哨兵”雷达,填补“毒刺”与“爱国者”系统之间的防御漏洞。2023年5月,美政府问责局披露,间接火力防护发射装置将用于关岛防御。

间接火力防护“增量1”:2004年正式启动,2005年美陆军在伊拉克部署陆基“密集阵”武器系统和雷达系统,作为反火箭炮、火炮和迫击炮的临时解决方案。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要求陆军部署4套“铁穹”系统(2020和2023财年各2套)。由于前2套“铁穹”系统难以集成到IBCS中,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放弃采购后续2套“铁穹”系统。

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2021年9月,陆军授予动力系统公司(雷多斯公司的子公司)一份为期2.5年、价值2.37亿美元的合同,以开发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系统,交付16个发射装置原型样机及60枚拦截弹。陆军计划2023财年底前交付首套系统,2024财年做出里程碑C决定(向采购过渡),并在2026财年部署第一个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营。

根据陆军设想,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系统将包括3种型号。

——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拦截弹型:该型号可发射AIM-9X“响尾蛇”和AGM-114L“长弓地狱火”等导弹,同时也在测试发射“塔米尔”导弹(“铁穹”系统拦截弹)的能力。该型号采用了开放式体系架构设计,未来可集成其他新型拦截弹。2023年1月,美陆军发布公告,征询新型拦截弹的相关信息,重点应对超声速巡航导弹和大口径火箭弹(240~300毫米)。

2024财年,美陆军为采购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系统申请3.13亿美元预算。

——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高能激光型:该型号由洛马公司和动力系统公司(负责电源和热管理系统)联合研发。2020年1月,陆军将支持对象从“高能激光战术车辆演示器”(HEL-TVD)(100千瓦级)调整为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高能激光型(300千瓦级)。2022年8月,洛马公司交付300千瓦级激光器,以支持演示验证。陆军计划2024财年前在战术车辆上安装4个300千瓦级激光器原型样机,如果测试成功,该项目将在2025财年转为记录项目。

2024财年,美陆军为研发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高能激光型系统申请8585万美元预算。

——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高功率微波型:该型号用于无人机(25千克以下)蜂群防御。2023年1月,伊庇鲁斯公司的“奥尼达斯”系统在试验中胜出,赢得陆军一份价值6610万美元的合同,以在2024财年交付4台高功率微波武器原型样机进行试验。

2024财年,美陆军为研发间接火力防护“增量2”高功率微波型系统申请1116万美元预算。

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和间接火力防护系统是互补的,可以为关键区域和设施提供分层防御。为支撑分层防御,间接火力防护系统扩大弹药容量以应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对固定和半固定目标的打击;而机动近程防空系统则牺牲弹药容量,提高野战伴随防空所需的机动和生存能力。机动近程防空和间接火力防护系统作用不同,不能相互替代。间接火力防护系统不能满足机动性要求,而机动近程防空系统也不能用于拦截先进巡航导弹。

推荐内容